天天热点评!如何改善由身体疾病引起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国内外临床观察和文献研究表明,患有其他疾病的人,如癌症、内外科相关疾病或慢性疾病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引起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
更常见的是内科和外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现患者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常见的情绪困扰可能是思考很多,负面思维强烈,情绪低落,整个人无法放松,甚至可能产生自杀自残的念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那么,如何解决生病带来的焦虑和抑郁呢?心理学专家荣教授建议,我们可以从以下五点着手。
一、搞懂药物副作用
曾有个患癌症的病患年仅20几岁,虽然有积极接受治疗,但因为癌症治疗严重影响工作,也使得原本稳定的感情生变,让她不自觉陷入重度抑郁的情绪,所幸有即时发现前来身心科求诊,在接受抗抑郁药物与心理治疗双管齐下,逐渐走出情绪低谷。一般来说,某些内外科疾病治疗药物,包括癌症治疗药物,确实有可能会引发病人产生焦虑及抑郁,例如有些降血压药,或是治疗发炎的类固醇用药、女性服用的荷尔蒙药物或避孕药,其副作用都有可能引发抑郁情绪。
二、有氧运动
除了适当的药物治疗与足够的日照之外,病人自己该怎么做,才能更顺利解开纠结卡关的情绪问题呢?荣新奇教授认为,生活上可多从事一些正向休闲活动和运动,就会有很大的帮助!简单来说,一般会鼓励病人要保持规律运动的习惯,尤其是有氧运动,可促进大脑分泌让人心情愉悦的“脑内啡”,以缓解焦虑、降低抑郁的机率。
针对运动的观念,他也特别提及,“门诊常花不少时间跟病人卫教运动的重要,但很多民众常把运动跟劳动混为一谈,很多去运动的人会认为自己是被逼的,是为了健康才被迫去运动,认为运动是件很累人的任务,也就无法享受运动的当时以及其带来的正面助益。”
饮食方面,曾有临床研究分析发现,
Omega-3不饱和脂肪酸
(深海鱼油)富含的EPA对改善焦虑、抑郁有正面助益,但补充方式与剂量,建议还是由专业医师评估个人状况后再食用,效果会更好。
三、放松呼吸+催眠自我疗愈
除了有氧运动之外,腹部呼吸法、催眠自我疗愈对改善焦虑、抑郁也很有帮助。
其实,腹部呼吸是人类最原始的呼吸方式,是我们刚出生还没人教就会的呼吸法,只是随着年纪增长,不知不觉就习惯使用胸腔呼吸,然后紧张的时候就呼吸得更急促,身体跟心理就随之更为焦虑紧绷、心跳加速,甚至影响睡眠。
建议每天回到家,不妨给自己一小段时间,搭配喜欢的音乐,静下心来做点腹部呼吸,让紧绷了一整天的身心,得到真正放松的机会。
四、冬天注意日照要足够
尤其进入冬季,这种因生病引发的焦虑、抑郁更需要特别注意!“其实每年大概从秋天开始,身心科的诊间就会明显看到病患不约而同前来求诊,有些可能是之前已经很久没回诊、病况已稳定的病人却突然又跑来求诊。
就临床经验与文献来看,冬季确实是容易引发抑郁症复发的季节,主要原因可能与季节进入秋冬之后,光照时间缩短,日照不足所引起的体内生物节律性失调有关。”
由此可见,这类因为内外科疾病所引发焦虑、抑郁情绪或曾有身心科病史的民众及家属,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不妨多提醒病人,特别是进入冬季的时刻,每天还是要找机会适度晒点太阳,预防血清素浓度下降与褪黑激素的失衡,进而影响睡眠、饮食和情绪,尤其是过去明显只要一换季就容易复发的人,补充足够的日照是不可或缺的天然疗法。
五、家人倾听+正确治疗
一旦身旁的家人亲友出现这类因疾病引发的焦虑、抑郁情绪,又该如何协助他们跨越情绪低谷呢?
面对这类因为生病引发情绪低落的病患,身边的人通常会劝说:“不要想那么多,你就是因为想太多才会这样。”但其实这类的用语对病患来说一点帮助也没有。
建议家人亲友可先做好“倾听者”的角色,再进一步关心并了解病患出现哪些困扰,可以试着问他:“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是因为睡不好、吃不下或是感觉精神变差、总是提不起劲、心情不好等哪些症状。
用倾听了解取代太过主观的评断,再陪伴病患复诊由主治医师诊断,是否为主线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影响,由医师建议病患是否该转诊身心科门诊接受进一步的治疗,会比家人亲友直接建议或试探“你是不是该去看个身心科或精神科?”会更适当,因为专业医师的判断与建议,通常病患的接受度会更高,也才能给予及时且正确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