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肺部感染的4种病原学检查方法-世界热议
作者丨汪明明 山东大学附属济南传染病医院主任医师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资料图)
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可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影像学检查可提示絮状或斑片状阴影。引起肺部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单凭临床表现、普通化验检查很难区别,虽然有些感染在影像学检查中具有特征性,但多数情况下,影像学检查只能对肺部感染的炎症程度进行判断。因此进行有针对性的病原学检查,明确病因诊断对疾病的治疗、预后判断以及防控措施的制定是至关重要。
一
涂片染色检查
涂片染色检查是对体液标本直接在显微镜下检查病原菌。针对肺部感染可取痰液或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甚至胸水进行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临床上最常用的是革兰染色。革兰染色法是1884年丹麦细菌学家汉斯·克里斯蒂安·革兰(HansChristian Gram)发明,染色原料为草酸铵结晶紫、碘液和蕃红染色液。
其原理是:细菌在经草酸铵结晶紫和碘液初染后,细菌的细胞壁上会形成结晶紫-碘复合物;部分细菌因细胞壁厚、外膜层不含类脂、肽聚糖层厚而致密,结晶紫-碘复合物不易溶解脱色,经蕃红染色液复染后仍呈蓝色,是为革兰阳性菌;相反,部分细菌因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结晶紫-碘复合物易溶解脱色,经蕃红染色液复染后呈红色,是为革兰阴性菌。大多数球菌为革兰染色阳性,大多数杆菌为革兰染色阴性,鉴别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对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当怀疑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时,应选择抗酸染色。 抗酸染色1882年由埃利希(F.Ehrlich)发明,原理是:分枝菌酸细胞壁脂质多,经石炭酸复红染色后不易被酸性脱色剂脱色,而使菌体保持红色。抗酸染色多用于肺结核的诊断。
二
细菌培养
将采集到的痰液或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接种于特定的培养皿中进行细菌培养,若培养皿中有菌落出现,再对菌落做进一步的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标本可为患者自然咳出的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无菌操作中用吸痰管吸出的痰液,部分成人或小儿可采集咽拭子培养。医护人员在采集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因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容易受口腔正常菌群的污染或受培养条件的限制,故对有疑问的检验报告需结合临床综合分析。痰培养常见细菌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等。药敏报告对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应高度关注,“S”表示敏感,使用常规剂量有效;“I”表示中度敏感,加大剂量或药物浓缩部位有效;“R”表示耐药,用所标注的抗菌药无效。
三
血清抗原抗体检查
该项目是用已知的病原体抗体检测未知的病原体抗原,或用已知的病原体抗原检测未知的病原体抗体。其原理是抗原抗体相遇后可发生特异性结合,产生可见的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技术的关键在于试剂的研制,即,要有已知的病原体抗原或已知的病原体抗体。临床上常用的支原体凝集反应、军团菌凝集试验、结核杆菌抗原抗体检测均属于血清免疫学检查。临床上血清抗原抗体检查已广泛开展,临床医生在选择项目时应有针对性。血清抗原检测阳性,提示有相应的病原体感染;抗体检测中,IgM阳性提示现症感染,IgG阳性提示既往感染,若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有4倍以上升高也有诊断意义。需要注意的是,抗体检测有窗口期,这是因为抗体产生需要一定时间,一般在1周到2周,在窗口期内抗体检测可能为阴性。另外,免疫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四
核酸检测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可对病原体的核酸进行检测。聚合酶链反应是现代医学的一项技术革命,其以高特异性、高灵敏性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快捷便利的病原学诊断方法。聚合酶链反应原理是模拟体内DNA的复制过程,原本以双链形式存在的DNA通过多种酶的作用可以解旋变成单链DNA,在DNA聚合酶的参与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复制成相同的另一条DNA链(或RNA链)。聚合酶链反应的主要技术步骤是,引物的设计,模板的制备,扩增反应等,由此完成对目标的检测。核酸是生物的遗传信息,阳性者提示体内有该病原体存在。核酸检测阳性是很多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金标准和评价疗效的重要指标,如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以及当下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
聚合酶链反应的缺点是,对检验设备、实验室环境和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基层医院难以普遍开展,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参考文献:
[1] 高春芳主编. 实验室诊断新技术与临床.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年
[2] 罗明泉主编. 实用临床免疫诊断学.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年
[3] 朱水芳主编.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PCR 检测技术.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