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天气变冷,血压升高,我们应该如何调节?-全球快讯

来源: 腾讯新闻 时间: 2022-11-05 21:41:55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这样一种体会,那就是我们的血压夏季的时候偏低,冬季时则偏高,天气暖和的时候偏低,天气寒冷的时候偏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依据特定时间变化而出现周期性波动称之为生物节律,血压的季节性变化,或称血压的季节性节律,对于罹患高血压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表明,血压季节性变化与心血管病预后、死亡率明显相关。在季节变化时,易造成高血压患者血压发生较大波动,甚至导致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1、季节性变化对血压的影响

研究显示,人体血压与外界的气温呈负相关的关系,气温是血压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与冬季相比,夏季收缩压/舒张压均值降低5/3mmhg,而对于中国人群,调查显示,室外气温>5℃时,气温每下降10℃,收缩压平均上升6.2mmhg。通常情况下,冬季血压较夏季血压显著升高,高血压患者需加强关注血压变化,强化降压治疗,以促进血压达标。

2、季节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人体血压的变化除了季节性节律变化外,还具有昼夜节律变化。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血压波动存在一定的节律性,特点是夜间睡眠时心率下降,血压随之降低,表现为两峰(第一个峰值出现在早上7:00~9:00,第二个峰值2:00~4:00,一般第二个峰值会高于第一个峰值)一谷(凌晨血压为最低值),白天高、夜间低的杓型曲线变化。

基于夜间血压(22 时至8时)较白天血压(8时至22时)的下降水平,血压节律可进一步分为杓型(夜间血压降低程度>日间血压 10%~20%)、非杓型(夜间血压降低程度日间血压水平和超杓型(夜间血压降低程度>日间血压20%),而临床上的血压昼夜节律紊乱通常指后面三种类型的血压节律变化。

血压昼夜节律紊乱(由杓型节律转变为其他节律)时往往预示着血压控制不佳及心脑肾并发症的出现,且独立于血压水平之外。

季节变化不仅可以影响血压水平,对血压的昼夜节律特征也有明显影响。与夏季相比,冬季夜间血压下降幅度更大,杓型或深杓型血压节律占比更高。

人体血压节律变化类型

3、血压季节性变化与心血管预后的关系

多项研究探讨了血压的季节性变化与心血管预后的关系,表明寒冷季节心血管事件增加与血压波动及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密切相关,其最可能的机制与冬季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水平增高有关。

4、哪些病人易受到血压季节性变化影响

1)老年高血压患者:老年人大动脉弹性下降,动脉僵硬度增加,血压神经-体液调节能力下降,更易受到季节气温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2)慢性肾脏病(CKD)患者:CKD患者由于肾功能障碍,导致水钠潴留,影响血管通透性,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影响血压调节功能。

5、考虑季节变化导致血液波动前应除外的因素

考虑血压季节性变化时应排除以下因素,包括:

1)使用了降低或升高血压的其他药物;

2)合并感染;

3)脱水;

4)减重;

5)频繁大量饮酒;

6)食盐摄入量明显减少所致血压下降;

7)治疗依从性差;

8)排除因其他疾病所致血压变化。

6、高血压患者血压性季节变化临床管理策略

1. 加强家庭血压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血压的季节性变化幅度

1)家庭血压监测

相对于诊室血压测量,家庭血压监测是一种可重复性高且可靠的预测心血管并发症的有用工具。家庭血压监测在家中进行,可在不同日子里重复测量,可更准确、全面反映一个人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水平。

2)关于家庭血压监测的建议:

(1)在每年进入初期夏季和冬季时,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尤其是气温大幅变化的换季期间,观察评估血压随外界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情况,当血压出现显著变化时应及时咨询医生。

(2) 在进行家庭血压监测时,应每天早晚测量血压,每次测量应在坐位休息5 min后,测量2次至3次,间隔1 min,记录并取多次测量平均值为当次血压值。早上血压测量应于起床后1 h内、服用降压药前、餐前和剧烈活动前进行。晚间血压测量于晚饭后、睡觉前进行。不论早晚,测量血压前均应注意排空膀胱,并记录起床、睡觉、三餐及服药时间。

3)如何正确在家庭测量血压:

1、选择符合计量标准的汞柱式血压计或电子血压计;

2、使用大小合适的气囊袖带,气囊至少应包裹80%的上臂。大多数成年人应使用22~26cm、宽12cm的袖带,肥胖者或臂围大者应使用大规格袖带,儿童应使用小规格气囊袖带。

3、测血压时,受试者应至少保持坐位安静休息5min,30min内禁止吸烟或饮咖啡,排空膀胱。

4、受试者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裸露上臂,上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

5、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上臂,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

​4)动态血压监测

相较于诊室血压和家庭血压,动态血压能更准确反映血压的客观变化,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高血压患者或血压容易随季节变化波动的患者,每年在夏季和冬季至少进行1次动态血压监测,及时了解昼夜血压波动情况,警惕夜间血压升高。

2. 灵活调整降压药,确保血压全程、全面达标

高血压患者在冬季气温降低时可能出现血压大幅升高的季节性波动,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或合并慢性肾脏病(CKD)的高血压患者。这可能成为诱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因素之一,所以应加强冬季血压监测,发现血压有显著升高者,应及时就医,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可上调药物剂量或种类,强化降压,争取实现血压及早达标。

冬季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夏季可能出现低血压症状。如发现血压下降幅度较大,且伴有低血压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不可自行停药或减药。同时应加测24 h动态血压。

此外,建议对于既往冬季降压困难、血压不达标的患者,或夏季血压过低、出现黑蒙或晕眩或产生血压相关肾脏不良事件的患者,在排除其他原因后,可考虑在冬夏来临前早期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避免血压季节性变异幅度过大。

7、候鸟式生活方式的注意事项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种新型养生方式应运而生——候鸟式养生。就是说,像鸟儿一样随着气候的 变换而选择不同的生活环境去养老。特别是一些北方老人,为了规避严寒,往往会在每年的十月或十一月迁往海南、福建及两广等南部省份生活居住,待到次年夏天再返回北方,也就是所谓的“冬南飞,夏北归”。这种候鸟式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年两次的长途飞行,单次路程长达几千公里,从北方忽到南方,有时上、下飞机时的温差甚至达到四五十度。温度的骤变使得一些年老体弱者很不适应,导致血压波动及血压节律的变化,因此在“候鸟式”迁移时应注意提前监测血压,调整用药。

8、高血压病人的血压管理,血压达标是最重要的目标

高血压病人的血压管理,血压达标是最重要的目标。

2022年共识建议降压目标值可参考中国现行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的推荐,即血压<140/90 mmHg。此外,有研究显示,若患者耐受良好,将收缩压调整到110 mmHg~130 mmHg可以得到更多临床获益。

最新的ISH高血压指南则建议:>65岁的高血压病人,血压应控制小于140/90mmhg,如能耐受,应控制在130/80mmhg之下;≤65岁的患者,血压应控制于130/80mmhg之下。

参考文献:

[1]郭艺芳.高血压患者血压季节性变化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2,30(09):813-817.DOI:10.16439/j.issn.1673-7245.2022.09.004.

[2]Narita K,Hoshide S,Fujiwara T,Kanegae H,KarioI K,周卫,练桂丽.家庭血压的季节性变化及其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日本晨峰-家庭血压研究[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29(05):498.

[3]余振球,陈云.《ISH 2020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解读[J].中国乡村医药,2020,27(23):24-25.DOI:10.19542/j.cnki.1006-5180.004626.

标签: 血压监测 昼夜节律 季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