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虐待,父母居然不知道?!对家长保持信任,向“伤害”说“不!”-视讯
作为家长,我们都在时而会担心自己的孩子被伤害,校园霸凌、侵犯......但事实上,我们在防止伤害的同时,更重要作为家长不能去“伤害”他们我们要做孩子的第一位知情者,与孩子并肩作战
如何预防儿童虐待
(相关资料图)
2000年,非政府组织“妇女世界首脑会议基金会”决定将每年11月19日定为“世界防止虐待儿童日”,以此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于儿童遭受虐待的问题的认识和给予更多的关注。
01 儿童虐待的几大形式
身体暴力
指对儿童造成身体伤害或痛苦,而这些伤害并非意外造成的。如利用推搡、踢,揪耳朵,打屁股,扇耳光等伤害性的身体接触,或使用板擦、格尺竹条等工具伤害孩子。
精神侵害
指损害儿童情绪或智力发展的重复行为、态度或极端事件,如忽视、疏离、冷漠、羞辱、孤立等,向儿童传达他/她是没有价值的、不可爱等信息。也包括言语批评或侮辱,大声喊叫或威胁,对待子态度冷漠或粗鲁,在孩子面前骂脏话或宣泄负面情绪。
不适当照顾
指严重及重复的忽视儿童的基本需要,例如没有提供必须的饮食、衣服、住所、医疗及教育等,没有顾及儿童的年龄和能力而缺乏看管,留儿童独自在家,以致危害儿童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性侵犯
牵涉儿童的性活动,包括直接侵犯和间接侵犯(包括强迫儿童观看色情图片或视频等物品。)被虐待,除了身体伤害外,孩子的内心成长很容易恐惧、沟通障碍、紧张怕事等......
02如何帮孩子建立防虐待意识?
1.给孩子讲学校里发生的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一定要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比如老师的打骂、体罚、不合适的身体接触、不舒服的言行等等,不要因为害怕不敢讲。但前提是,如果平时孩子在幼儿园/学校出了什么问题,不要直接批评或指责他,这会影响孩子对家长的信任感。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我们是他永远的依靠,只有孩子相信了我们,才会无所顾忌的跟我们沟通。
2.平时不一定非要给孩子灌输“一定要听老师的话”“老师一定是对的”等类似思想,让孩子有自身的辨别能力。
3.阅读相关绘本或电视事件,让孩子提前了解类似事件,帮助他分析类似事件。也可以进行模拟演习,在具体情境中让他思考应对策略。
4.注重与孩子的日常沟通,可以询问孩子在幼儿园发生的有趣/难过的事情,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沟通表达能力,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比如,说到某位老师或同学时,孩子的情绪反应明显,说明孩子可能与其相处的不愉快,这时最好再多问几句。
5.家长也要多观察孩子放学后的行为表现,留意孩子们发出的各种“求救信号”。
比如:有没有突然害怕某位老师、某个同学?有没有莫名其妙抗拒去上学/幼儿园?是否闷闷不乐、不愿讲话?是否经常不耐烦、总是无故哭闹?若发现类似情况,一定要及时与孩子沟通,低龄孩子还不太会用语言直接表达,家长万不能因为孩子不说或表达不清而着急或训斥。
6.给孩子洗澡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边观察孩子是否有身体的外伤,边与孩子进行亲子沟通。若发现孩子身上有红印或淤青,要温柔的询问孩子是怎么回事?比如“有没有人碰过这里这里啊?”“小屁股疼不疼?”
7.若不幸发现可疑情况,可以先和别的家长打听一下是否存在共性问题,再联合寻求进一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