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 ,冬令进补,两招推拿教给您~-环球速讯
立冬
(资料图)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于公历11月7-8日交节,太阳黄经达225°。中国古代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意味着风雨、干湿、光照、气温等处于转折点上,气候由秋季向冬季过渡,自此进入冬季。
俗话说“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月令七十二集解》说:“立,建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冬季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好准备。因此,在立冬时节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今日立冬,霜染万物,冬之伊始。
起居上
立冬时节后,气温降低,寒气袭人,阳气潜藏,人体的阳气容易受到损伤,因此凉后起居调养上强调“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立冬后要注意保护阳气。正如“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所说,应早睡晚起,日出而作,避免过度劳累,同时注意背部、足部保暖,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同时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精神上
在精神调养上要做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遇事节怒,宠辱不惊,保持精神情绪豁达乐观,合理用脑,保持安宁良好的心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同时,适当晒太阳,可抑制褪黑素分泌,改善低落情绪。同时可参与琴棋书画等安静的活动,以保持恬淡心态。
衣着上
衣着上忌讳过少过薄或室温过低,容易感冒而耗伤阳气。衣着如过多过厚或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能得到潜藏,寒邪容易侵入。
饮食上
立冬后天气渐寒,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因此,饮食调养上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中国民间向来有立冬后滋补的风俗。加之立冬后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加速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以增加机体御寒能力,因此,营养应以增加热量为主。且冬季时蔬较少,人体容易出现维生素摄入不足,如缺乏维生素C,则会出现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大便秘结等症状。此时有些地区逐渐开始供暖,加之衣物加多,体内热气散发不出去,容易生“内火”,饮食上也应注意清泻内火,过于麻辣的食物最好不要吃。而冬季又为肾脏所主,可以选择党参、黄芪、鹿茸、桂圆、山药等性质温热且主入肾经的药材来进行补益。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药材如果用得过多也会造成阳气过旺,燥热内生。因此要控制用量,并配合一些银耳、麦冬、枸杞等清润滋阴之品来平衡阴阳。
元·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中有“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海鲜,但也不宜躁热、肥腻或过咸,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如瘦肉、鸡蛋、鱼类、牛羊肉、乌鸡,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薯类、豆芽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的食物。还可多吃坚果,如花生、核桃、班里、榛子、杏仁等。同时,还要因人而异,秉持“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的原则,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运动上
立冬后晨练必须“赶迟不赶早”,日出之前体温较低,容易受凉感冒,也容易引发关节疼痛、胃痛等,应在太阳出来半小时后,锻炼前热身非常重要,以不疲劳为度,以舒缓运动为主,如做操、打拳、散步等。
小儿推拿
补肾经:可温补肾气、壮命门之火、固涩下元。定位:小指末节螺纹面。操作: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肾经。适用于肾气不足型遗尿,症见:经常遗尿,小便清长,形寒肢冷,智力稍差,舌淡苔白。
捏脊:以拇指和食中二指对称发力,自下而上从龟尾穴开始,双手一紧一松交替向上挤捏进至大椎穴,重复操作九遍。功效:调阴阳、和脏腑、理气血、通经络。
文字:中西医结合科
图片:部分源于SOOGIF
排版:宣传科 张婧
审核:宣传科杨馥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