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更加需要学会科学运动!怎么做看这里——
▼本文作者▼
众所周知,糖尿病的治疗中的两大基石是控制饮食和运动治疗,这也是控制糖尿病的五驾马车当中的举足轻重的两部分,前面的章节中重点讲过饮食控制,那么本次内容我们就讲讲运动治疗当中一些需要了解的内容,这也是糖尿病患者的必修课之一。
01运动为何可以帮助患者控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适当的运动能消耗机体能量,减轻体重,改善肌肉及内脏的胰岛素抵抗,同时减少身体的脂肪含量,增加肌肉含量,从而起到降低血糖,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作用。但每天的运动量、运动方式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最新的关于糖尿病患者运动的相关研究发现,下午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效果是最好的。但是糖尿病患者人群庞大,各种工作岗位的人群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难以实现下午运动的治疗方案,这时就需要个性化的,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来实现运动治疗的作用。
02运动的时间和强度如何把控才合理?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每周的运动时间不少于150分钟,每天的运动时间最好不少于30分钟,主要选择的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包括慢跑、快走、游泳、骑车、跳舞等等;可以少量、间断地进行一些肌肉力量锻炼,例如哑铃、杠铃等;在正式的运动前,建议进行十分钟左右的热身运动,防止肌肉或者韧带拉伤。
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时间最好是在餐后半小时之后开始,尽量不要空腹运动,因为空腹进行运动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极大,平时在餐后运动也要随身携带糖块以防发生严重低血糖;运动时应穿着宽松透气的鞋子和袜子,以免磨破足部皮肤。但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并发症的人群要求也是不同的。
年老体弱者
可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及柔韧性训练,用以改善关节的活动度,增加肌肉的力量,防止肌肉萎缩,减少肌少症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超重或肥胖的年轻患者
对于体重超标的患者,可以将运动强度提高,运动时间适当延长,除了做常规的中等强度运动之外,需另外增加间歇性高强度训练,每周两到三次,可减少患者内脏脂肪含量,从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但对于体重明显超标的病人,在运动时膝关节的负重较大,在行走跳跃、登山等动作时,容易造成关节的磨损,所以尽量采取保护关节的运动方式,其中游泳就是最适合的运动方式。
妊娠期妇女
糖尿病患者合并妊娠或者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也需要在餐后进行适当的运动以适当控制孕期体重的增加速度,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餐后血糖,但运动方式及运动量不同于普通的糖尿病患者,可每天进行20-30分钟低强度的运动,如散步、游泳,孕妇瑜伽等等。
合并并发症
在严重低血糖反复发作,合并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时,应避免运动;在合并严重的视网膜病变、严重的心脑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足时均应避免运动,待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开始恢复运动治疗。
1型糖尿病
T1DM患者的胰岛B细胞功能缺失,体内微环境自我调整血糖的能力极差,故不宜做过长时间的,强度过大的运动,适宜选择一些低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平衡训练,尽量不要做高强度的力量训练,且每次运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在运动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自己的血糖情况,血糖过低或过高时均不宜进行运动,存在酮症时尽量不要运动,待代谢紊乱平稳之后进行运动更加适宜。
适当的运动可以减少内脏脂肪的堆积,增加肌肉的含量,有效地改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对于餐后血糖增高的患者,建议每次餐后半小时左右进行少量的运动。
而对于单纯空腹血糖增高的患者,在排除黎明现象、苏木杰现象、睡眠不足等可能时,可以在晚餐后进行适当的运动,以增加睡前能量的消耗,从而降低夜间血糖及空腹血糖。
“生命在于运动”,正确的运动治疗对糖尿病的治疗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介绍
沈晓华
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简介:内分泌科硕士研究生,2002年毕业于南通医学院,2010年取得南通大学医学院内分泌硕士学位,苏州大学博士在读,内分泌学会委员,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省内、国家级杂志发表数篇论文,并在统计源核心期刊及SCI期刊均有论文发表。
擅长:糖尿病、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低血糖、肥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痛风等代谢性疾病及甲状腺疾病、垂体瘤、席汉综合征等内分泌常见疾病的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