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高血压新标准保持不变,年轻人不用慌了?-微头条

来源: 健康界 时间: 2022-11-17 16:00:55

近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等共同制定《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对高血压的诊断、评估和治疗等44个问题给出了推荐意见。其中,最让人瞩目的是,高血压的临界诊断界值从原来的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


(相关资料图)

对许多人来说,10mmHg的下调,将不再仅是纸面上的一个数字变化,而是成为评估自己健康的一个最终宣判。

有媒体曾评价,新版《指南》让中国高血压患者一夜之间多出一倍。

然而,几天后国家卫健委发出辟谣:目前,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由专业机构、行业学协会、个人等自行发布的指南、共识等,为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作为国家疾病诊断标准。

在这一高一低的标准差中,关乎许多年轻人的自我健康认识。

指标之争,高血压的一次防线前移

据卫生部门统计,2022年我国高血压人数已达到2.45亿,18岁以上患高血压的居民占27.9%。如果按照《指南》的标准下调,很有可能让我国的高血压人群飙升至5亿的规模。

作为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同时也是导致心脑血管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然而,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指南》中,将130-140/80-90区间的高血压定位为“一级高血压”。而在我国35岁及以上成人中,患“一级高血压”的人需要进行降压药治疗只占22.7%。

更多的一级高血压患者,只要没有同时患有糖尿病等临床合并症,或靶器官损害,且心血管危险因素<3个,《指南》建议可先不用药,而是进行3-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

但研究也表明,处于“一级高血压”区间的人,血管发病率和死亡风险会增加30-90%。

因此,本次《指南》中建议的标准下调可以说是一次“高血压的防线前移”,我们不应太过恐慌,但也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提前预判风险,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而降低高血压带来的进一步危害,是我们做好自我健康管理的关键一步。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好自我高血压的健康管理呢?首先要掌握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

怎么正确测量血压?

一般推荐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每次测量2次,中间间隔1-2分钟,取平均值。当2次的测量值差异大于10,则需要再测第3次,并以最后2次测量的平均值为准。

注意测量前30分钟要避免剧烈运动,不吸烟喝酒,不饮咖啡,别憋尿。

测量时保持安静,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双脚平放地面,上臂平放于桌面、不要挽袖子(可覆盖轻薄的单层衣物),血压计袖带中心保持与心脏水平。

高血压的管理,推荐以家庭血压监测为主。可每天早、晚各测1次血压,每次测2次读数取其平均值。具体时间可以选择早上的服药前或早餐前,晚上的晚餐前。

生活方式干预,适合所有高血压患者

非药物干预对降低血压的效果已得到研究证实,推荐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该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这包括饮食、运动、减压、减重、戒烟限酒。

饮食上,推荐多吃全谷物、低脂乳制品、蔬菜和水果。同时,我国饮食习惯普遍钠盐摄入量偏多,平均约为10.5g/d。因此,我们要减少家庭烹饪用盐,并推荐用低钠盐替代普通盐,每天钠盐的摄入量减少到5克以下(1茶勺)。

此外,我国居民膳食钾摄入量偏低,可通过食物来补充增加钾的摄入量,目标为3500~4700 mg/d。

在运动方面,规律锻炼或身体活动的增加均有利于控制血压。建议高血压患者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5-7天,每天30-60分钟,且每周可以进行2-3次抗阻力量练习。

当然,高血压患者在进行锻炼之前,要先经过医生的全面评估和确认,锻炼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再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值得注意的是,血压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有严重临床合并症、靶器官损害的患者,不适宜做高强度有氧运动和抗阻力量练习。

运动方式可以选择健步走、跑步、骑车、游泳、羽毛球、乒乓球、健身操等有氧运动,以及哑铃、小沙袋和弹力带等抗阻力量练习。锻炼时要注意避免低头和憋气的动作。

另外,不吸烟、不喝酒,保持理想体重,男性腰围小于2250px,女性腰围小于2000px,BMI(体重指数)维持在18.5~23.9,都有助于高血压的控制。

压力过大时,还可以通过进行缓慢有规律的呼吸训练,冥想或者瑜伽等方式来减轻压力。

我们许多人,在被确诊高血压前,也许早已经徘徊在疾病的边缘。只是因为没什么症状,因为好像离中老年还很遥远,所以有了“放纵”的理由。

《指南》的发布,与国家卫健委的辟谣,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反映了我们对于健康的底层担忧。这次事件更像是一次警醒,在告诫我们健康的代价太过于沉重,趁现在还不晚,还是好好调整生活作息吧!

*本文图片来源于pexels.com,可免版权使用。

标签: 生活方式 可以选择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