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称 “男性生育力” 断崖式下跌!35岁是个分水岭-世界快资讯
受访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男科主任医师 王彬
【资料图】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欧阳云霜
全球精子量告急,近半个世纪下降超六成。11月15日,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哈盖·莱文领导的研究团队在《人类生殖更新》期刊发表论文称,1973年至2018年间,全球男性平均精子数量下降了62%。研究者认为,这种情况若持续下去将导致人类生育率降低,甚至威胁人类生存。
研究者对1981年至2019年间国际上公开发表的与男性精液质量相关的论文进行分析,数据涵盖6个大洲、53个国家共5万多名男性的精液样本。结果发现,在1973年,全球男性平均精子浓度约为每毫升精液1.01亿个精子,而到了2018年,浓度下降到4900万/毫升。全球男性平均精子数量下降62%,精液中的精子浓度下降51.6%。且下降的速度还在加快,2000年前,下降速度约为每年1.16%,2000年后则达到2.64%每年。之前美国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环境与生殖流行病学家莎娜·斯万教授甚至预言,如果下降趋势得不到扭转,男性精子数量到2045年将降到零,男性或将“绝精”,绝大多数夫妇届时都需要使用辅助生育手段。男性精子的持续下降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专家呼吁政府和公众要有意识地改善男性生殖健康。
孕育新生命,精子是关键。几十年来,是什么因素让精子在数量和质量上受“重创”?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男科主任医师王彬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说,除了遗传和疾病,不良的生活方式是“杀”精的“元凶”。
接触有害物质。德国研究协会称,全球男性精子数量的减少可能与邻苯二甲酸酯有关,它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壁纸、清洁剂中,长期接触可干扰内分泌,使精子数量减少;汽车尾气中含有的二噁英也有生殖毒性,降低生精能力;另外,洗发水、化妆品等日用品中含有环境雌激素,进入男性机体后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精子发育。
抽烟喝酒。王彬说,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抑制雄性激素分泌、杀伤精子。有研究发现,吸烟男性(最近5年每次吸烟4支以上)精子浓度相比不吸烟者降低了57.4%,精子活力也明显降低;即便自己不抽,被动吸入二手烟对精子也有相同的影响;长期酗酒会损害睾丸的生精细胞,影响精子密度、存活率。
缺乏运动。一方面,不爱动导致的身体肥胖与不育密切相关。肥胖者中,少精症的发病率高达17%,是正常体重人群的近3倍。另一方面,缺乏身体活动的人久坐时间必然增加,“私处长期受束缚,影响阴囊血液循环,不利精子生成。”王彬说。
精神压力。《生育与不育》杂志曾发表的一项研究称,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直接影响精液质量,可能是因为激活了压力激素——皮质醇的释放,降低了雄激素水平和精子产生。
缺乏营养素。与男性生育相关的微量元素主要包括锌、硒、钙和维生素等,如果长期偏食,缺乏锌、硒可导致精子数量减少、畸形率增加。
局部高温。长期泡温泉、蒸桑拿、穿紧身裤会导致阴部温度升高,不利精子产生。日本国立基础生物学研究所的实验发现,当睾丸温度达到37℃~38℃时,精子发生过程严重崩溃,减数分裂出现障碍,导致精子细胞死亡;若温度到了40℃,就基本没有生殖细胞存活。
年龄也是影响男性生育力的重要因素,35岁是分水岭。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的一项研究称,男性的精液质量在30岁时出现倒退,35岁后出现明显下降;与20~29岁年龄组相比,35岁组的精液精子含量较少。王彬表示,从生殖遗传学角度看,25~35岁是男性精子数量和质量的最佳时期,35岁后生育力则逐年下降,表现为受孕几率降低,自然流产、孩子患遗传病几率增加等。
针对以上这些因素,为提升“精”力,王彬建议男性最好做到:
1.远离有害环境。避免长期接触洗涤剂、农药、油漆等,不长时间暴露于严重的空气污染,不吃含激素的食物,减少塑料制品使用,选择不含环境激素的日用品。如需接触,要做好防护(穿防护服、戴护目镜等)。
2.戒烟限酒。吸烟对健康有诸多危害,早戒为好;有饮酒习惯的男性最好选择小酌。对于有备孕需求的男性,至少提前3个月戒烟限酒。
3.动起来、吃得对。适度的体育活动可提高氧化酶活性,有助于保护精子,建议成年男性保持每周150~30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把体重指数(BMI)维持在正常范围内(18.5~23.9)。提升精子质量,可以适当补充富含蛋白质、硒、锌、维生素C等营养素的食物,如坚果、贝类、鱼肉、蔬果等。
4.保持“胯下”凉快。避免长时间桑拿、热水浴,不要把发热的笔记本电脑放在跨上,穿宽松衣物,减少久坐和长途骑行。
5.适当减压。把生活事务、工作任务按轻重缓急安排好;给自己留出休息的时间;通过深呼吸、散步、听音乐、运动等方式宣泄情绪;有三五知己可以倾诉,这些都是缓解压力的好办法。▲
责编:王晓晴
主编:吴戈
标签: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主任医师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