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汪小菲爆料的“思诺思”是什么安眠药?-当前快讯

来源: 腾讯新闻 时间: 2022-11-25 18:03:22

思诺思的说明书显示,治疗时间应尽可能短,最短为数天,最长不超过4周,包括逐渐减量期,不建议长期使用。

撰文 | 燕小六

“思诺思哪儿来的?”


(资料图)

这两天,全世界都在关注世界杯。中文互联网的热搜话题却是一些家长里短:汪小菲连发20多条微博,控诉其身在中国台湾的前妻大S一家,并指控前妻妹妹长期使用第三人处方,获得并服用思诺思。

思诺思是一种非苯二氮䓬类镇静催眠药物,属于精神药品,需凭处方购买。按说明书,它适用于偶发性失眠症、暂时性失眠症等短期治疗。1998年,该药在中国获批上市。

由亲戚或朋友处获得此类药物,进行自疗,在台湾并不少见。当地一项2014年至2018年的调查显示,此类情况在显著增加,与之相随的是失眠问题高发。

在中国,失眠病友数以亿计。《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睡不好已成现代人的普遍痛点。在61岁以上的人中,失眠率高达21%。即使在0-18岁人群中,失眠亦不少见,占比为9%。

“来睡眠门诊就医的患者更多了。”四川省人民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李静告诉“医学界”,这表现在任一性别和年龄段中。

越想睡,越不能睡

多位医务工作者告诉“医学界”,他们也有过失眠、使用安眠类药物的经历。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翟晓波说,自己因经历一些压力性事件,用过安眠类药物改善睡眠,以投入日常工作中。等事件得到处置后就停药了。

这种诱因明确的情况,属于单纯性急性失眠。《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称之为“短期失眠症”。

根据《指南》,失眠的主要症状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如疲劳或萎靡不振,注意力、专注力或记忆力下降,情绪不稳或易激惹,社交、家庭、职业或学业等功能损害。《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年)》定义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分别为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整夜觉醒次数≥2次。

按照《指南》,失眠≥3个月,每周发作≥3次,属于慢性失眠症。社交平台“豆瓣”有一个“睡吧-和失眠说再见”小组,创建于2010年,至今已有7万余名成员。该小组管理员接受采访称,绝大部分入组者都是从最初失眠一两天,发展到因为害怕失眠而失眠,最终成为慢性失眠者。

“慢性失眠症需要进行规范性治疗。由于失眠具有慢性化、复发性的特点,所以对于短期失眠症患者需要积极进行治疗。”《指南》表示,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和综合治疗等内容。

满世界找安眠药

翟晓波所在医院引入多种镇静催眠类药物,主要是非苯二氮䓬类,包括唑吡坦(思诺思)、右佐匹克隆、佐匹克隆等。这些药物普遍起效快,血药浓度较低,总体安全性较高、副作用小。

有受访者表示,用药后,自己的睡眠稳定许多,每天能睡6-8小时左右。睡眠改善后,他对工作的怨念少了许多,情绪也更稳定了。用药1个月左右,其开始减量直至停药。

图源:锐景

也有因为个体差异,用药后遭遇意外的。“遇到过一名基础病患者,服药后出现明显的烦躁。检查发现,药物抑制其呼吸中枢,导致2型呼吸衰竭。针对这类人,前期处方镇静催眠药时,要格外慎重,应该要求其使用呼吸机。”翟晓波指出。

文献报道,使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认知功能减退、幻觉、跌倒等。美国曾发生过多例服用安眠类药物后梦游,甚至有人在无意识下开车上路。

早在2008年,澳大利亚药品管理(TGA)就针对多款镇静催眠类药物发布警示,称其可能导致异常行为。11年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对部分处方镇静催眠类药物添加“黑框警告”,称服药可能诱发各种复杂的异常睡眠行为,包括梦游、睡眠驾驶,在没有完全清醒的情况下从事其他活动,或造成罕见但严重的伤害和死亡。

李静坦言,专业从事睡眠医学后,给患者开镇静催眠类药物时,“很紧张”。一方面,她会再三叮嘱患者,用药后就尽量减少活动,初次使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最好上床后再吃、服药后尽量不要泡热水澡,以免跌倒摔伤等。另一方面,在用药前,就要考虑到短期使用镇静催眠类药物,避免药物依赖。“接诊病人越多,尤其是老病人多了,会看到大量用药带来的成瘾和依赖。”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物质成瘾科的病房里,就有不少镇静催眠药依赖患者。“通常是用药量很大,自己不能停药,而主动求医的。”该科主任杜江告诉“医学界”。

杜江和李静都表示,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般不会出现静催眠类药物成瘾。以思诺思为例,其说明书显示,治疗时间应尽可能短,最短为数天,最长不超过4周,包括逐渐减量期,不建议长期使用。

目前,不同地区对镇静催眠类药物处方要求不同,但总体趋严。翟晓波介绍,上海每份医嘱可开一周的量。李静称,重庆允许一次处方一个月的量,限开一种镇静催眠类药物药物,且需按照一天一粒剂量开。

李静最近接诊了1名20多岁青年,“满世界找药”。“按照成都医保规定,只能开14天的镇静催眠类药物。他告诉我,每天都在为买药发愁,想着怎么跑医院、怎么存药。我觉得严格管理是好事,能很大程度减少镇静催眠类药物的滥用。目前,我已经把他收入院,希望用非药物治疗帮助他,尽可能地让他能正常工作和生活。”

从头开始,学习睡觉

美国西北大学神经病学系终身教授Phyllis Zee曾在相关研究中表示,认知行为治疗(CBT-I)是失眠症的首选治疗方法,其次才考虑药物治疗。

根据《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以CBT-I为主的治疗是最优先的,可以长期保持疗效。“中美相关指南对于失眠症的治疗,都建议先开展非药物手段开始,核心是改变不良的认知模式和行为习惯。”李静介绍。

按照国际标准疗程,CBT-I治疗为期6周,始于正确认识睡眠等理论知识,如“人不是必须睡满8小时”“睡得少不等于失眠”。后续课程内容还包括刺激控制、睡眠限制、认知疗法、放松训练,以及如何预防复发。

但病人很难坚持下来。最大阻力就来自时间。安眠药带来的好处立竿见影,今天吃药今天睡好。非药物的好处则需慢慢显现,有时半个月、一个月才初步见效。

同时,有些患者本能地抗拒重建认知、改变行为。李静前几天接诊到一个失眠者,经治多年、效果不佳,适合做睡眠认知行为治疗。他拒绝了:“我在**医院学过。正确的理论、方法我都知道,就是做不到。”

李静介绍,其所在医院对CBT-I进行简化,调整为18天短程管理,去掉理论知识时间,更多地陪伴患者,做到一些行为改变。尝到甜头后,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段、展开更长期疗程。比如督促患者坚持写睡眠日记,计算自己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长,再根据起床时间反推、该几点睡觉。又或是引导失眠者,及时消化掉生活中的垃圾等会影响睡眠的问题。

李静指出,CBT-I配合居家的物理治疗,如光照疗法、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等物理治疗,患者有可能痊愈。即使对部分药物成瘾者,系统的CBT-I治疗也有切实的减少镇静催眠类药物的使用甚至停药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河北省18岁以上人群失眠流行病学调查.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年会. 2019-10

2.河北省18岁以上人群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年会. 2019-10

3.甘肃省成年人失眠状况调查与因素分析及对策.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9年7月第33卷第7期(总第403期)

4.失眠“重女轻男”?数据显示:全球超六成安眠药被女性吃掉. 健康时报

5.失眠患者心理痛苦感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0年第4期229-233页

7.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杂志. 2017,97(24):1844-1856.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7.24.002

8.For older drivers, sleep meds are linked with car accidents. Reuters

责编:田栋梁

校对:臧恒佳

编辑:毕北北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标签: 长期使用 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