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新研究:改善维生素D缺乏状态,可以减少系统性低度炎症-热点聚焦
今年11月剩下的最后几天,冷空气终于“支棱”起来了,它可能先在北方搅起一番雨雪,在南方下起绵绵细雨,期间,气温将波动下滑直至变得寒冷。
在冬天里,阳光“神龙不见尾”,广州连续几天都看不到一丝露头的迹象。
(相关资料图)
我不由得想到:多晒太阳有助于补充维生素D!
随着想起父母的唠叨声,心里不由得滋生出一个疑惑:人为什么要补充维生素D呢?
PART1.先来了解下维生素D!
维生素D这个词,耳熟能详,虽然人体对其需求量较小,但它在调节物质代谢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D不仅是种脂溶性维生素,还是重要的甾体类激素,这是因为活性维生素D(1,25-双羟维生素D)在肾脏合成后进入血循环,作用于小肠、肾小管、骨组织等远距离的靶组织,基本上符合激素的特点,所以在医学上维生素D又应归为类固醇激素。
维生素D有很多种类,其中与我们健康关系密切的要数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
维生素D2主要来源于植物,身体消化食物时,其中的维生素D2会与脂肪融合,一起在小肠被吸收,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
维生素D3可由表皮或皮肤组织的原料7-脱氢胆固醇在阳光或紫外线照射下,经光化学反应转化而成,还可以在鱼肝油、鸡蛋黄、鸡鸭肝等动物肝脏以及奶制品等少数食物中获取,然而单靠从食物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3是不容易的。
PART2.维生素D与炎症的密切联系!
维生素D对人体健康有着广泛作用,积极补充维生素D可帮助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以及骨质疏松症,若是患上维生素D缺乏症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症进展,引起跌倒和骨折等情况。
在2022年5月,现代医学对维生素D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来自南澳大利亚大学癌症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在国际流行病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指出:维生素D和慢性炎症有着密切的联系[1]。
通过招募五十万人以上的37-73岁的志愿者,研究者们对其中的30万份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选择C反应蛋白(CRP)作为判断机体炎症水平的指标,统计结论发现随着志愿者们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含量的增多,C反应蛋白占比迅速降低。
结合上面两张图片,与空白对照组的数据相结合,发现当维生素D水平达到正常人一般水平后,再提升维生素D含量,这对C反应蛋白比率的影响微乎其微。
研究总结:
1、当维生素D缺乏时,摄入维生素D可以降低C反应蛋白比率,减轻炎症。
2、如果本身就是缺乏维生素D的情况,当摄入适当的维生素D后,可以较好地减轻炎症,对其健康有一定的益处。
总之,研究表明:改善维生素D缺乏状态,可以减少系统性低度炎症,并潜在地减轻具有炎症成分的慢性疾病的风险或严重性。
PART3.不能忽视炎症带来的后果!
炎症就是平时所说的发炎,具体表现为红、肿、热、痛或者功能障碍等,是折磨我们最多的病痛之一,比如常年被鼻炎所困扰,天天恨不得带个几十包纸巾。实际上这主要是机体应对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当某处被感染之后,身体便会对感染部位展开无差别攻击。
如果忽视炎症,感染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紧接着诱发血管损伤、严重的机体病变,甚至转变为长期的慢性炎症,严重时可能诱发癌症。
所以,我们要谨慎适度对待炎症,找出炎症病因并积极治疗。
PART4.如何补充好维生素D呢?
①晒太阳
在夏季多晒太阳,维生素 D 不容易缺乏,但却要关注皮肤癌问题。但到了冬天,晒太阳的效果就不那么好了,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峰季节,这时可要积极做好食补或口服维生素D补充剂了。
②食补
含维生素D较高的食物,大多是三文鱼和金枪鱼。大部分鱼类都含有一定的维生素D,但其中这两种鱼维生素D含量尤为丰富。
其次,还有配方奶,可以强化维生素D。此外,除了动物性食物,还有一些植物中含有麦角固醇,可以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转变为维生素D2,比如蘑菇在阳光暴晒下进行烹饪,有利于摄取维生素D。
③口服维生素D
由于特殊人群、饮食、地区、季节等因素对维生素D合成、吸收和利用的影响,这时医生一般建议婴幼儿出生1周后,每天需要口服400单位,定期复查。在生长期每年春季查一次维生素D,别错过维生素D对孩子生长的作用。
成人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为400IU/d,对于65岁及以上老年人推荐维生素D摄入量600IU/d,如果是服用维生素D用于防治骨质疏松时,剂量可为800~1200IU/d,需积极正确补充好维生素D。
参考文献:
[1] Ang Zhou, Elina Hyppönen, Vitamin D deficiency and C-reactive protein: a bidirectional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22;, dyac087, https://doi.org/10.1093/ije/dyac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