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告诉你:老祖宗传下来的优良饮食传统,正在被现代人逐渐抛弃!
为了健康,应当适当节食。一提到节食,大家都有很多顾虑,或在脑海里冒出那些因减肥节食变得骨瘦如柴的极端形象,或觉得会造成疲倦乏力,甚至免疫力下降的情况。
其实大家过虑了,出现以上情况都是极端作法才会引起,正所谓过犹不及,但只要适当地节食,就能获益。
那为什么要适当节食?适当节食的道理又是什么呢?
(资料图)
其实,现在的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 代谢异常的疾病,也既是简称“富贵病”的出现,不是吃得不够,而是吃得太多造成的。大家回忆一下,这些“富贵病”在我们的爷祖辈时期是很少的,它明显是伴随着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而逐渐壮大起来。
有人会问:也就是说,吃不上吃不起吃不饱,倒是能解决这些问题了?
这就要给大家重温一下人类的饮食发展历史了。
大家都知道,我们人类存在地球上已有2-3百万年,而能种植植物、畜养动物以保障固定的饮食需求,不用过颠沛流离的生活的历史也不过万年,也就是说,在有固定食物出现之前,我们的祖先一直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他们要象现在的迁徙动物一样,吃完一片地方,要转移到另一个有食物的地方,这过程中就要忍饥捱饿,那些因饥饿而虚弱得跟不上群体的个体,就被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淘汰了,剩下的群体继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无数次的优胜劣汰,体内形成耐饥饿能力的个体比例占绝对多数,再经过代代繁衍,这种能力在群体中继续被不断强化,最终耐饥饿能力被人类的身体写入基因中,烙在每一代人的体内,直到当今人类,也不会让其消失。
如果说先天的生物进食能力(姑且称之为食欲基因)让人进食,并存贮起能量;那么,后天形成的耐饥饿能力(姑且称之为耐饿基因)则能让人耐得住饥饿,并调动体内的能量供人体使用以渡过困难。
食欲基因与耐饿基因阴阳调和,体内的能量代谢自然就能处于动态平衡当中,人才会健康舒适。
那么回到现代,当今的人又经历了什么?如今,食物根本不缺,想吃什么,想什么时候吃,想吃多少根本不是个问题,还哪有人会受饥饿的困扰。
于是人们无论体内能量是否过盛,都按一日三餐进食;平时只要有点饥饿感,就立即找东西吃。
慢慢地,就造成食欲基因日渐活跃,食欲愈来愈好,能量在体内堆积得越来越多。 而耐饿基因因为没事可做一直赋闲,其调动体内能量的能力一步步衰退,就不能很好地帮助机体忍耐饥饿了。
长此以往,人体的这个阴阳调和的天平渐渐失衡,“富贵病”也就跟着你了。
这好比一个人原先呆在一个空荡荡的房子里,饿了就出去买来两包饼干,吃一包饱了,剩下的放在房子里,一段时间后他又饿了,又出去买了两包饼干,吃一包饱了,又把剩下的放在房子里,如此往复,渐渐地,房子里的饼干越积越多,但每当他饿了,总不会先吃掉房子里已存下的饼干,而总是向外索取,而且索取多过自己的真正需求,这最终的后果是,导致房子里堆满饼干,而他的生存空间也日渐被挤压得越来越小了。这个被挤压变小的空间正是比喻人们被消耗的健康呀。
道理是说完了,那么,适当节食又应当怎么做呢?下期,我们继续讲节食,让大家通过吃来获得健康。
作者介绍
郭建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
简介: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理论知识和技能基础扎实,全面掌握中医内科学各种疾病的诊疗规范,各项临床技术操作,临床诊疗工作经验丰富,擅长运用整体观、天人合一、辨证、平衡和谐等中医理论诊治心肺脾胃肝肾、肢体经络、气血津液等系统的中医内科疾病,能独立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复杂疑难病、抢救等诊治工作。尤其对于糖尿病中医药防治的研究以及骨关节病等诊治有独到的见解及疗效。主持了省市级各一项、参与省级一项关于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科研课题,发表十多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