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橘生火,柚去火”是真的吗?柑橘类水果大量上市中,只有不会吃,没有不能吃!

来源: 健康界 时间: 2022-12-03 09:23:26

苏轼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现在就是柑橘类水果大量上市的好时节。

不过每到秋天,橘子红了,大家吃着酸甜可口的橘子时候,总是会被嘱咐一句“别吃太多,容易上火”,但是吃橙子柚子之类柑橘类水果却没有这种“困扰”。“橘生火”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为什么不能吃太多橘子?

“上火”是橘子自带的属性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怎样算是上火?其实上火是一种中医概念,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即会上火。因此所谓的“火”是形容身体内某些热性的症状,可表现为痤疮,口干渴,目红肿,心烦失眠,大便干燥等。严格来说,“上火”不算疾病,可以归纳到亚健康的领域。

很多人认为吃桔子之后就出现牙龈红肿,嘴巴溃疡等症状,觉得这些症状是橘子带来的“上火”,其实并没有明确的依据。元凶应该是——橘子中富含的糖分和酸。

橘子是糖分含量较高的水果,而橘子本身容易剥皮,很容易不知不觉吃多了,意味着会摄入大量糖分。一旦吃多后,高浓度的糖会使喉咙细胞中的体液渗出,从而引起喉咙不适。

同时橘子中含有不少柠檬酸等果酸,这些酸会刺激口腔和胃黏膜,尤其是在空腹的时候,更易出现胃部不适。

口腔中的细菌喜欢在高糖分的环境下繁殖,再加上吃完橘子后不漱口,这样就很容易出现牙龈发炎的情况,让人感觉“上火”了。所以“上火”其实不是橘子自带的属性,更关键的是吃完记得清洁口腔,不要残留食物残渣。

想要不上火,就多吃“橘络”或者“烤橘子”?

上面我们已经讲清楚了,橘子的上火和中医上的上火没有太大的关联,主要是不注意清洁带来的后续问题。那么“橘络”和“烤橘子”的“下火”作用就有限啦。

对于橘络本身,其实是橘子的中果皮,又称橘丝、橘筋,通常是白色的,晒干后多为淡黄白色,放置时间久了会变成棕黄色。橘络的成分主要是水分和膳食纤维,也有一些植物多酚类物质,不过,橘络的量实在太少,而且口感不是很好。

至于不少人倡导“橘子烤着吃不容易上火”,吃烤橘子的主要作用是对缓解咳嗽和发烧,但也并没有证明吃了会“不上火”,想要“不上火”,一个要控制吃橘子的量,一天1-2个,这样糖分不会超标,一个就是吃完记得漱口。

当然,很多人认为的“橘生火,柚去火”,其实后半句是对的,“柚子去火”的说法与其“性寒”有关。现代《中医药膳学》记载,柚子味甘酸,性寒,归肺、脾、胃经,具有消食和胃、健脾止咳的作用。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用柚子治疗痰气咳嗽的药膳食疗方,这说明柚子在去除肺热方面确实有一定作用,和人们常说的“去火”功能类似。

任何好吃的东西都不应当过度食用,水果也一样

其实,上文说了那么多,主要还是要强调一下水果的适量问题,我国膳食指南的推荐,普通成人每天吃水果的量是200~350g左右,折算到柑橘类,差不多就是2-3个中等大小的橘子,但是桔子中的含糖量平均是11.9%,如果碰上口感甜一点的品种,还会再高一些,所以一天2个中等大小的橘子是最好的量。

吃橘子还要注意一些问题——

01不要吃太多,容易变小黄人。

在春节前后,小蜜橘大量上市,最容易出现一吃停不下来的情况,也带来了很多“小黄人”。如果短时间内大量吃柑橘类的水果,其中丰富的类胡萝卜素会迅速在体内富集,并源源不断地被运到我们的皮下脂肪储存起来,把原本偏白的脂肪染成了浓郁的金黄色,所以皮肤看起来就变黄了,这个时候及时停止,慢慢就会恢复。

02柑橘类水果吃完,避免立刻吃药。

柑橘类的水果富含果酸,酸性物质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分泌增加,吃完柑橘类水果立即吃药,可能会降低部分药物的效果,如罗红霉素、阿仑膦酸钠等易受酸性环境影响的药物,另外酸性物质也可能与药物发生反应,导致药物凝结成块,不易吸收。

此外,有的柑橘类如西柚等富含呋喃香豆素,容易和药物发生反应,提升血药浓度,导致药物过量,尤其要注意。

橘子虽好,控制量,长长久久享受美味更好。

标签: 中等大小 发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