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3年未怀孕,去医院检查竟被告知是男人……-当前短讯
近日,30岁的叶女士(化名)婚后3年多没能怀上孩子,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查,结果令人出乎意料,医生说全身上下尽显女性特征的叶女士,染色体是46, XY,这意味着从遗传学角度讲,叶女士其实是个“男的”。
医生介绍,叶女士患的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先天性性发育异常疾病--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非常罕见,有家族遗传的可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ndrogen insensitivizysyndrome,AIS)是X染色体连锁隐性单基因遗传病,是一种罕见的性发育异常疾病,发病率为出生男孩的1/20000-64000,由于靶器官的雄激素受体 (androgen receptor,AR)异常,致使雄激素的作用部分或完全丧失, 出现性发育异常。AIS的染色体为46,XY,性腺为睾丸,根据雄激素不敏感的程度可分为完全型AIS(complete AIS,CAIS)、不完全型AIS(incomplete AIS,ICAIS)和轻微型AIS(minorAIS,MAIS)。因其发病罕见,尤其ICAIS临床表现多样,临床工作中容易出现误诊漏诊;CAIS因其外生殖器为女性表型,社会抚养性别为女性,由于原发性闭经就诊于妇科。
临床表现
(1)外形发育为女性但阴毛和腋毛均表现为缺如或稀疏;
(2)青春期身高增长快于同龄女性而低于同龄男性;睾酮(T)常位于男性的正常值范围,黄体生成激素(LH)常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3)残余的副中肾管可合并囊肿。
Morris最早于1953年详尽描述了AIS的临床表现,称此类疾病为“睾丸女性化”,该名称延 用多年。后来发现AIS是X连锁隐性遗传病,系位于X染色体上的AR基因突变,导致了靶器官上的雄激素受体出现异常,致使雄激素的作用部分或完全丧失。AIS染色体核型为46,XY,因为Y染色体上的睾丸决定因子作用正常,在胚胎早期可正常分泌苗勒氏管抑制因子,抑制副中肾管发育为输卵管、子宫和阴道上段,染色体核型决定其性腺为睾丸,且能正常分泌雄激素。胚胎期男性性分化和第二性征的发育依赖于雄激素与靶组织上的特异 AR 起作用,由于AR缺陷,对雄激素不敏感而不能发挥雄激素的生理作用,导致中肾管不能正常发育为男性内生殖器,睾丸下降过程受影响,外阴则发育为女性外阴,尿生殖窦发育为阴道下段。受AR作用异常影响,阴毛和腋毛均表现为缺如或稀疏,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促进乳腺发育表现为女性体态。
诊断
所有患者根据其临床特征与手术结果均可确诊为CAIS,有无子宫对AIS的诊断至关重要,异位性腺的结构和位置需要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用以决定手术的方式和预测手术的难度。值得注意的是,超声对腹腔内隐睾检测的准确性有限,临床发现,有患者超声提示子宫及左卵巢未探及,左侧附件区囊肿,并未发现盆腔双侧睾丸组织,对于异位睾丸的寻找,应注意了解性分化发育过程中睾丸的下降途径,检查时按阴囊区-腹股沟-盆腔-髂血管-肾门的路径进行扫描;也有患者术前提示有始基子宫,与实际手术情况不符,因发育过程中睾丸分泌的AMH抑制了副中肾管发育为输卵管、子宫和阴道上段,超声发现始基子宫可能是因为无功能的始基子宫结节或者是将阴道末端部分软组织误认为始基子宫。在超声与临床诊断出现不统一的情况下,建议进一步行盆腔磁共振 (MRI)检查,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对子宫及异位性腺的准确性判断高于超声,可对盆腔结构行一站式检查,明确异常性腺的位置、大小,并通过信号及增强特点分析,有助于判断是否合并肿瘤。
图来自文献
图2患者基因检测验证结果(来自文献)
手术治疗
肿瘤发生及手术时机:发育不良或异位的睾丸容易发生肿瘤,恶变风险在青春期前罕见,但随年龄增长,青春期前发生性腺肿瘤的风险大概在0.8%~2%,成年后可升至14%,甚 至30%。尽管面临着性腺恶变的风险,但是CAIS性腺的切除并不是越早越合适,因为睾丸分泌的雄激素可转化为雌激素,维持正常的青春期启动。手术一般选择在青春期后女性第二性征发育完善后切除睾丸组织,术后按女性生活,降低因性别分配带来的性别焦虑,增加其社会性别认同感,术后补充雌激素维持女性第二性征并预防骨质疏松。
预防
AR基因突变携带者的46,XY子代中,AIS的患病可能性为1/2,其46,XX子代中AR基因突变携带者的可能性为1/2,但不发病。因此,作为 X 连锁隐性遗传病,主张对AR基因突变携带者采取体外受精+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为主的一级预防和孕期产前诊断、产前干预为主的二级预防措施,减少AIS出生缺陷,提高人口质量。
综上所述,AIS发病罕见,CAIS患者借助典型症状体征、性激素水平、染色体核型和影像学检查较易诊断,一般选择在青春期后待女性第二性征发育后切除异位的性腺组织,按女 性生活。对CAIS实施合理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可减少AIS出生缺陷,提高人口质量。
参考文献:
1.新浪新闻:“30岁女子婚后3年未孕检查是男儿身”
2.王宇昊,陈杏林,秦超,苏仕峰.1例特殊家族史的完全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及其遗传学分析[J].中华男科学杂志,2022,28(07):618-621.
3.刘霞,林婉秋,石红,卢琴,李丽华.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4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22,44(05):70-73.
来源 |梅斯医学 杜杜
编辑 | 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