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防疫放开,儿童该如何预防新冠感染?做到这5点……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做到这5点,最大程度防止新冠感染!
时下,多地调整新冠防疫政策,取消全民核酸,放开临时管控区;对于高风险地区,依然需要管控,对于感染者依然需要隔离。但是,大家都以为全部放开了,我们政府执政习惯是不会打“急转弯”,都是循序渐进。
【资料图】
广州是全国优化的一个试点城市,所有政策逻辑依然在20条范围内,距离完全放开还远着呢。尽管如此,相信很可能会逐渐放开,抗疫政策也会越来越科学。
2019年12月1日,武汉通报第一例不明原因肺炎。到今天,恰好3年,国家保护我们整整3年了,接下来的路总归要自己走了。昨日取消全民核酸,今天开始需要收费且排长队做核酸,我们才意识到国家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然而,核酸还仅仅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
因此,这绝不意味着完全“躺平”,相反对民众个人的防护要求更高了。昨日,广州塔亮出了标语: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奥密克戎具有极高的传染率。那么,如果有序开放,个人如何预防新冠感染呢?在诊治方舱医院的儿童感染者要注意什么问题?
笔者曾两次在新冠阳性病区工作,第一次是在2022年1月支援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新冠病区工作一个月,第二次是在2022年8月支援海南儋州1号方舱医院工作一个月,本文将结合上述工作经历,谈一谈个人如何最大程度预防新冠感染。
1
最核心:正确佩戴口罩,保护口鼻
这8个错误很常见!
新冠属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最主要的传染途径系通过口鼻传播。所以,一旦放开,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口鼻,其中最重要的防疫措施莫过于戴口罩。
大家可能会说,不就戴个口罩吗?大家都会啊。真的是这样吗?先来看下面戴口罩常犯的一些错误:
(1)错误佩戴方法:带子太长,带子交叉,再佩戴:这样会导致口罩中部鼓起,防护失效;拉到下巴处,或者只罩住嘴巴,没有罩住鼻腔;
(2)长时间佩戴:口罩佩戴时间过长,存在两个问题,其一,口罩外吸附的细菌、病毒和粉尘可能会污染口鼻或脸部,或手触摸后污染人体;其二,口罩内吸附呼出水分、蛋白质,容易导致病原体滋生。如果反复脱下来,放在口袋或包里,再戴回去,上述两种风险更高。
(3)错误的存放:很多人不戴口罩时,随便扔进包里,用的时候再拿出来,这样是不行的。如进食时,口罩应上下对折(将内面保护起来),再左右对折(沿着压鼻子的金属条对折),将口罩外面和内面分隔开,再放入专用塑料袋,再放入包包。
(4)口罩变型或污染:口罩在潮湿、变型(特别是上方的金属条)或者污染了,防护性能会降低,需要及时更换。特别是,很多小朋友喜欢用舌头舔口罩,这种行为容易导致口罩防护失效。
(5)多个口罩同时佩戴:同时佩戴2个口罩,不仅不能增加防护效果,反而会由于增加呼吸阻力(气体不能通过口罩呼出,只能通过侧边出入),破坏口罩的密合性,反而增加呼吸道暴露风险。此外,这样佩戴口罩很闷,会总是想取下来,或者手去触摸,这样风险更大。
(6)一次性口罩反复使用:使用酒精喷洒,水洗,蒸煮等处理口罩再使用,这些方法是错误的,会导致口罩失效。
(7)未能及时更换口罩:如果口罩佩戴时间过长,或者已经出入人员密集场所,如地铁、大型商场和医院,建议佩戴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如果在人员稀疏,空旷地带,可以佩戴久一些。
(8)必须佩戴口罩及摘下口罩的时机:在电梯、医院、商场、学校、酒吧等人群密集的场所,或者狭小空间,或者通风不良的场所,是一定要佩戴口罩的。相反,在空旷的露天场所、家里以及其他个人空间,取下口罩是相对安全的。有些人觉得佩戴口罩很闷,依然建议至少在人群密集场所药带口罩。
注:图片来自央视新闻
2
这个动作最危险:忍不住用手触摸口鼻、脸部
手卫生一定注意这10点!
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都有个习惯性动作——用手摸脸。这个动作常常是无意识的行为,平时不注意,就会经常用手摸脸,比如抓痒、推一下眼睛、捋一下头发、挖鼻孔和抓一下头皮等等。这种动作可能是与生俱来的,你看那些哺乳动物,都有用前肢抹脸、抹嘴和抹眼的动作。不信的话,你可以试一下,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让你3个小时不碰脸部、头部,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七步洗手法(图片来源于网络)
正如前面所说的,新冠是通过口鼻传播的呼吸道疾病。如果手碰到的新冠病毒(门把手、扶梯、桌子等都可能是污染源),再摸脸部、口鼻,无疑增加感染风险。然而,由于摸脸动作常常是无意识的,如果没有管好自己的手,会导致手部的病原体污染口鼻而传播。那么,如何减少这种风险呢?要做好以下几点:
(1)管住手,别到处摸碰:这点很难,而且病原体常常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媒介传播,比如门把手,凳子扶手等。乘坐电梯时,建议带一根牙签或用纸巾按电梯,出电梯就扔掉;如果用手,建议按电梯后手消毒或洗手。
(2)洗手之前,坚决不碰口鼻:每一次要碰口鼻,或者调整口罩,或者摘下口罩,都需要洗手;摘除口罩后,也要洗手。如果洗手不方便,或者不能及时洗手,建议用手消毒液消毒后才能碰,而且不宜取下口罩,触摸口鼻。
(3)勤洗手:由于天气冷,或者觉得自己手看着也没脏,就不洗手,没有养成常洗手的良好习惯。勤洗手是防止新冠通过口鼻传播的重要方法。
(4)不能单纯用清水洗手:单纯水洗,不用肥皂或洗手液,不能有效去除手上污垢,细菌病可能还残留在手上。
(5)洗手时间不能太短:洗手的整个过程要超过30秒,其中揉搓时间不少于20秒,洗手时间太短不能有效去除手上病原体。
(6)不能用湿巾擦拭代替洗手:即便是所谓的消毒湿巾,也不能完全替代洗手,只能去除少量手部污染。
(7)不建议用盆接水洗手:用盆接水洗手,洗手时盆里的水已经污染了,这种情况是洗不干净的。建议用流动水洗手。
(8)公用干毛巾:最好用一次性干手纸,或烘干机,多人用同一条毛巾擦拭,洗干净的手容易再次污染,达不到清洁效果。
(9)洗手方法要注意:科学的洗手方法是,在流动水下,先充分淋湿,取适量洗手液或肥皂,均匀涂抹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用“七步洗手法”认真搓洗双手至少20-30秒,即“内外夹弓大立腕”,洗手后在流动水彻底冲净双手,用擦手纸或烘干机干手。
(10)洗手时机:养成触碰脸部、头部前洗手,摘口罩及摘除口罩之后洗手,吃饭或喝水前洗手,到人群密集或乘坐公共交通场所之后洗手。另外,切记,在洗手前,不要用手触摸口鼻眼;打喷嚏不要用手掌直接遮掩,宜用肘部或纸巾遮掩,如果打喷嚏到口罩要及时更换。
七步洗手法 “内外夹弓大立腕”(图片来源于网络)
3
有效的抗病手段:打疫苗
已经有无数的证据证明:打疫苗可以减少新冠患病风险,大大减少发生重症的风险。如果没打疫苗,新冠感染后有症状或重症的可能性,会比打疫苗的人群高很多。所以,建议所有符合打疫苗指征的人群,尽快完成全程的疫苗接种!
打疫苗这件事,作用毋庸置疑,这里就不展开过多论述。当下,如果放开,风险最高的人群是老人、孩子和有基础病的患者,这些人应该得到妥善的保护。他们是感染重点防范人群。至于有些有基础病及老人孩子等弱视人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建议尽量接种疫苗。
4
不慎感染新冠怎么办?
随着新冠病毒的进化,相比2019年及2020年等之前的毒株,现在的奥密克戎病毒传染性非常强,但是致病力已经很弱。最新研究证据表明,奥密克戎感染多数为无症状者,少数为有症状,极少数会变肺炎或后遗症或重症。甚至有研究发现,奥密克戎的毒性已经不如流感了(需要更多证据支持)。因此,如果感染了新冠,不要恐慌,多数人可以自愈,过几天就没事了。
如果感染了新冠奥密克戎毒株,需要根据当地防疫政策上报及进一步处理。如果后续调整为居家隔离,建议在家独居一室,不要和家人一同进食。如果到客厅等建议感染者佩戴口罩,带一次性手套,注意手卫生。不要到公共场合,传播给他人。
目前,新冠病毒感染没有特效药,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目前都只是对症,不能有效抗病毒。对症治疗,有助于缓解新冠感染带来的不适。如果只是轻微咳嗽,发热不严重,吃退烧药后精神很好,或者只是轻微乏力、四肢酸痛,精神不错,能吃能睡,呼吸不费劲,建议居家观察,不要着急去医院。如果出现呼吸增快、费力、困难、乏力和精神不好等情况,建议就医。
病毒性疾病,除了乙肝、流感等极少数疾病有抗病毒药物之外,绝大多数病毒感染只能靠机体自愈,或者疫苗保护。所有的新冠药物,都只是对症治疗(注:对症治疗也很重要),减少症状带来的不适,但是不能有效根除病毒。但是,如果出现严重症状,依然需要医疗支持,渡过危险时期。
5
儿童新冠感染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方舱医院的儿童,这些情况建议转院
今年8月,笔者曾到海南儋州1号方舱医院抗疫,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每个方舱至少有1/4以上为儿童感染者。成人多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相比成人,儿童病人咳嗽、咽痛、发热及活力下降的症状突出,尤其是发热症状,不少儿童感染者反复高热,处理起来非常棘手。
此外,由于儿童用药的特殊性,笔者发现不少儿童用药错误,包括适应症错误、剂量错误及禁忌症等问题。建议方舱医院应制定儿童感染者的应对策略。根据方舱内患者常见的症状及问题,以及目前可及的药品,制定了《方舱儿童新冠感染常用药物清单及注意事项清单》,审校后发到各个方舱医院群,以便指导临床更准确的用药,为减少儿童用药错误提供帮助。
由于儿科医生匮乏,为了更好的保障儿童感染的生命安全,除了制定用药清单之外,建议制定临床观察指征、转诊指征及会诊制度。
发热是儿童新冠感染者的突出症状。对于反复高热的病人,笔者曾提出“发热病人,除了关注发热本身之外,还应注意儿童的精神状态、活动、胃纳、咳嗽情况,有无气促、喘息,有无口唇苍白、发绀、花斑纹,有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呼吸次数增加、心率及血氧异常。
如果单纯发热,热退精神很好,没有上述问题,可以退热及病情观察,在方舱医院继续治疗;相反,如果退烧后精神不好,呼吸增快等,建议需要从方舱转入医院。如果合并上述多项有问题,特别是发热间歇期有这些异常,尽快转院。”
此外,我们还提供了不同年龄段心率、血液、呼吸等参考标准。这些工作,为其他专业医生值班时提供观察指征及转诊预警。
如果能做到以上5点,相信即便放开,也能最大限度保护大家免于新冠侵扰,及减少感染之后的风险。
本文来源:小儿科与大病例
本文作者:小新探案
责任编辑: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