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在幼儿园被打,要还手”“打回去”“打回去”…打打打,武林大会?专家喊话:先别打!

来源: 健康界 时间: 2022-12-05 09:15:28

“在幼儿园被打,一定要还手”

“不能被欺负,要打回去!”


(相关资料图)

“以牙还牙,打回去呀!”

最近,关于孩子受到欺负了,是否要打回去的讨论火热网络,还形成了大家都喊要“打回去”的现象:

南京两名儿童在幼儿园争抢玩具起冲突,受伤孩子的爸爸上门掌掴另一个小孩。

山东一对姐弟打架,弟弟抢走姐姐糖果还用脚踢姐姐,爸爸妈妈大喊“上”,鼓励姐姐勇敢打回去。

四川一对姐弟,弟弟生气用鞋砸姐姐后挨揍,父母全程坐沙发上淡定围观。

很多家长看得心都急了:打打打,开武林大会?怎么都在喊打?但是,谁家小孩又都可能碰到“打人”现象,究竟该怎么办?难道,真的要“打回去”?

很多家长支持孩子“打回去”

也有很多家长持不同观点

专家的观点究竟是怎样的呢?

今天,浙大儿院发育行为儿科主任竺智伟从孩子发育行为的角度,给我们带来专业建议。

竺智伟,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发育行为儿科主任

专业特长:擅长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发育迟缓、儿童学习障碍、智力发育障碍、儿童喂养困难、饮食行为问题、儿童铅中毒等疾病的诊断、评估、治疗、干预及医教结合指导。

浙大儿院专家:先别打!

小小孩“打人”≠暴力伤害

“首先家长要注意区分情况,不要一看到小孩打了别人,或者看到自己孩子被打了就觉得是对方有主观恶意的暴力伤害。”

竺智伟主任医师表示,不同年龄段孩子动手的原因和身心发育密切相连。1岁内的宝宝打人,大多是在和家长“互动”。2岁左右儿童打人,很多时候是为了引起注意,在他们看来“打人”这一举动,会激起大人惊讶、生气、兴奋等较为强烈的情绪反应,找到自己的“力量感”。3岁开始,孩子自我意识萌发,事事都是“我”字当头,遇到不合意的事情可能动手,或者通过动手来“排除”不喜欢的东西,在大人看来就是打人。

“这种打,其实跟大人眼里的暴力伤害不能划等号。”竺智伟解释道,在生活中会看到,有的小孩打了伙伴,他看到同伴哭了,自己也跟着哭了,这是孩子想要和别人交往,却因为年龄、身体的发育原因没有采取对的方式,或者不能好好控制自己情绪、动作幅度和力度。

那么,如果孩子是经常性打人呢?

如果孩子经常打人,家长难辞其咎。

竺主任表示,如果孩子在三岁左右开始出现打人举动,首先要了解孩子打人的原因,根据具体原因,给出具体引导,然后告诉他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如果在这个阶段,父母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来进行引导和纠正,孩子会认为“打人”可以帮他们解决问题,真的可能成为校园里的“小霸王”,用武力对待同学。

竺主任透露,临床中碰到相关病例的家长,不正确处理方式常见有两种:一种是纵容,认为孩子还小,不会打伤人,甚至觉得只要自己孩子没吃亏就好,等到真的问题严重了,要带孩子来看医生了,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专业的支持来纠正;另一种是用暴力对待暴力,也就是家长把打人的孩子领回去打他一顿,甚至嘴上还喊“让你下次还敢打人”。

这两种方式,前者的问题比较直观,后者虽然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其实也是适得其反。

竺主任分析,幼儿暴力行为通常有五种原因,除了吸引别人注意,还有模仿成年行为、弥补语言的不足、要求没有被满足、帮助同伴等,孩子打人了回家打他一顿,这种做法其实会引发孩子效仿。

“从临床经验来看,这类家庭,往往还不和睦,因为喜欢用武力来解决问题,结果导致孩子行为越来越偏差。”竺主任遗憾地说。

不纠正孩子打人,未来可能是监狱甚至毁灭。

“经常有人说‘你不好好教育孩子,社会就会替你狠狠教训他’!其实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打人这件事中,我们往往会关注被打的孩子,其实打人的孩子也需要关注。这些孩子长大后都去哪了?等着他们的很可能是监狱,甚至有的在暴力中自我毁灭。”

竺智伟表示,对于小小孩出现的暴力行为,家长一定要重视,注意管教,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把错误的行为纠正过来。

“小时候错误行为不纠正,长大后的纠错成本就高的多,难度也会更大。”竺主任说。

孩子被打了怎么办?

关键不在打回去,而在震慑对方,那么,对于很多家长关心的如果孩子被打了,正确的处理办法是什么?

“很多人都说要打回去,这确实是一种让对方不敢再打的一种方式,却未必是首选或者值得鼓励。”

竺主任表示,孩子被打了,父母首先要做的不是替他出头,而是了解对方为什么打人,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被打。了解清楚情况后,确实需要进行干涉的,要鼓励孩子自己回应或回击,不一定要打回去,只要能够震慑住对方,就都是有效的,比如“大声怒斥,震慑住对方”“大声喊叫,在老师配合下,让他认识到行为错误并改正”等。

“如果一上来,不分青红皂白,就让孩子打回去,岂不是以暴制暴?”竺智伟说。

竺主任同时分享,受到暴力伤害的孩子,很多都缺乏勇气对“打人者”说不,或者内心有反抗,但行为上并未对对方产生震慑。

“如果第一次被打,就不敢勇敢地说不、予以怒斥、提出警告、产生震慑,那么有可能接二连三被打。所以我们要教会孩子勇敢,如果自己受到了伤害,一定要第一时间回应并制止,同时要求对方说对不起,然后原谅对方;这样孩子既保护了自己,又教育了对方,同时还学会了积极正向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创造出和谐友爱的社交环境,有利于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竺主任说。

竺主任提醒:幼儿期是孩子发育行为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被成人温暖友爱对待,学会积极正向解决冲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受益终身。

“所以,如果幼儿期孩子之间出现打人或者被打现象,我们建议两个孩子及家庭都要进行反思,及时沟通,从中学习。如有必要,咨询专业人士意见。”竺智伟说。

作者:木玉

排版:王囤囤

审核:竺智伟主任医师

来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权威科普

育儿路上帮你一起“打怪”

标签: 解决问题 主任医师 武林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