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畏疫病自退——观古籍防疫断症-环球微头条
Keypoint: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最近我看到很多所谓防疫指南,甚至官方卫X委的号给出的防疫备药建议都是有一定问题的,和过去一年严格到严酷、丝毫不顾社会成本代价的防Y态度相比,现在要真正讲科学知识传播的时候,反而很儿戏的寥寥数语,方法原理都不讲清楚就推荐大家吃这个药那个药的,这是不对的。
14亿人即将面对一波新冠高峰冲击已成定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自保自医自疗?基于近年自我修为给出一点建议。
————————————————————————————
话说,2022年笔者最有成就感的两项自我修为,一是在不惑之龄跟进了AI大时代的技术进步,涉猎AIGC的各个领域,从文本生成到AI绘画,再到音乐和剧本,中间顺带捡回了些许编程和WEB前端的技能;以上,今年谈得很多,今天不谈。
今天谈的是近两年另一项个人修为,是传统中医。
这两年自学中医,其实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诱因是2021年打完第二针新冠疫苗后,一度心脏周边不适,遂去本地中医院就诊;当值的医生问诊3分钟,开个安慰剂一般的助眠药把我打发了。
恰好,当时看过一些医书,于是尝试自己在手上心包经-劳宫、内关、心经-神门等穴上下针,竟然几小时见效。于是,开始把自己当作铜人,下针施灸,以求实践出真知。
也可能是因为脱离了国内科班体系的教学,以问求道,在很多问题上的探索反而没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阻碍,我这一年多以来的自学,基本是以大师课程+实践+经典古籍为主。其中很推荐的一个学习资料,是倪海厦的视频集(倪海厦是我国台湾省大医,10余年前已经仙去对经典的解说,当代无出其右),同时,这也是悲哀,因为除了倪海厦的视频,互联网上几乎再也找不到成体系的好的中医教学视频(可见学科传承出现了断层)。
跑题的话就说那么多,下面来讲讲近期最重要的防疫问题。
就总体态度来说,我对个人防疫是毫不担心的,一方面是自己粗浅的学过医;懂得一些皮毛伎俩。但纵观当前的舆论,却很不乐观。究其原因也不能深入说太多,大致有以下几点:
1、国民总体对新冠医学认知基本跑偏;三年防疫只顾着隔离,没做真正的认知更新。如今,舆论口径180度大拐弯,沈腾飞驰人生都拐不回来。
2、在卫健、疾控、中医药管理局这些层面,充斥名利权纷争。核酸经济、隔离经济的利益相关太过。
3、在长期医学舆论和认知宣传上,中医中药已基本是一败涂地,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存在话语权极大的现代医学舆论,比如丁X医生等、下面还有一大堆千万大V、百万大V;中医却根本没有一个百万级的大V。
4、中医本身式微,这也是我们自己学进去才发现的。我这才学了一年多,就已经发现,目前国内至少一般医院的中医师,大概是不会给你望闻问切做全套的。为什么?中医师问个诊看个病才多少钱?得加钱!
5、中医科班体系教学有问题,江湖体系也龙蛇混杂。我见过一针治病的老师傅,也见过打着各种旗号给人开一周药就过万的江湖游医。他们水平不一,但都持一种说法——医院里面那些~SOSO而已。
以上,都是背景铺垫题外话,感谢你看完了1000字废话,接下来是正题:
14亿人面对新冠冲击高峰已成定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自保自医自疗?
其实,中国作为一个数千年历史的大国古国,历史上瘟疫次数也是不计其数,假定我们先忽略目前现代医学舆论和擅长拐180度弯的官僚舆论,那么,古书里面经过时间考验的经验之谈(其实绝大多数人忽略了)是值得一看的。
首先,现代文法里面,瘟疫常同用。但实际上直到清乾隆年间,瘟是瘟,疫是疫。这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在黄帝内经里面有讲到:“歧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作为自保,提升自我免疫力是根本。
那么,一旦不小心阳了,连花清瘟能直接吃吗?笔者今年早前就写过一篇 :
如何看待连花清瘟
文中的内容目前仍然有效。
而更准确的原理,我们来看清代的刘松峰著的 《松峰说疫》,这是中医传统典籍里面对瘟疫的体系性总结。
这其中写道,误投良药,杀人等同操刀。
简单来说,地处南方的广东、香港,疫病多有瘟的性质,用连花清瘟这种药毫无问题;而如今在北方,天寒地冻、性质更偏向于寒疫,患者多高烧不退,辩证相对就复杂,很多人在辩证上可能会出现发高烧但实属寒症的情况;所以,乱用药不可取。
居家防护里面,古法也有不少。刘松峰上文有提到,家里十几个病人,自己没得病,回想起来是晚上独居,闭门就点一小块降真香。
另外,疫病一般都是走三阳
当然,这种法子仅作参考,不做深究。值得讲的是他对治疫病的辩证:
原则之一是,疫病不可先定方,瘟疫之来无方也。
换成现代医学之于新冠的说法就是病毒感染没啥治疗办法,自限性疾病,靠自愈。
然而,无方并不等于没有治疗方法,下面用红框标出这一段,我认为是大家稍加练习之后都可以掌握的:
1、先看病人双目,是否有神。(如果高烧精神不振,眼神迷糊,直接送医院)
2、看病人口舌,判断湿热寒滞。(不懂没关系,可以使用一些具有舌诊功能的APP帮忙诊断)
3、从前胸心口处按到小腹,看看有没有痛处。(有痛处要记下)
4、了解大小便是否通畅,有无食欲,口感是否渴 ,出汗多不多。(重要,凡有慢性病如糖尿病等,尤其容易有异常)
5、过往药史,记住一条,不要混药加量!
6、医者要把脉,我们自己就免了(其实是不会),用量体温血压心率替代。
以上其实是一个标准中医的望闻问切过程,各位,如果你看中医,医生没给你好好按这个流程问诊,你大可以用这个表情包:
当然,本文不是来教你退钱的。主要还是来教你最简单的判断法。中医的核心理念是辩证施治,因此需要结合上面的观察去辩证:
目前的omicron病毒感染,最初是上呼吸道,如果仅仅是上呼吸道症状(喉咙痛,低烧,流鼻涕),疾不入阳明,那就是个小流感。95%以上应属于这类。
一般对应舌象是湿热的,连花清瘟灭之,没毛病。
但如果是寒滞的,那就不太适合连花清瘟了,整点藿香正气水会更好,扶正法好得慢,但安全。
但如果症状不仅仅是上呼吸道,而是由肺经入胃阳明,也就是影响到了消化,那很快你的消化体系就会有反应,小腹甚至会有痛点(对应上6条里面的饮食排泄)。(对的,藿香这个时候也是有用的)。
如果有明确慢性病史,出现小便不利又不出汗的情况,不要犹豫,去医院。
超过5天症状不好转的,出现上述加重情况的,病已入阳明,请务必寻求就医,不要硬扛。
为什么写这篇,笔者并不是医生,但我是讲科学的。最近我看到很多所谓防疫指南,甚至官方卫X委的号给出的防疫备药建议都是有一定问题的,和过去一年严格到严酷、丝毫不顾社会成本代价的防Y态度相比,现在要真正讲科学知识传播的时候,反而很儿戏的寥寥数语,方法原理都不讲清楚就推荐大家吃这个药那个药的,这是不对的。
病毒现在毒力是很弱了,万分之几的死亡率,但防御一个亿级感染的冲击高峰,如果能够通过知识传播消除恐惧,那本文是一点微小而力所能及的帮助和作为。
最后,古书有云,如果冬天足够寒冷,那么来年开春,瘟疫就会退散。今年从体感来说是个比较冷的冬天,大概明年应该春暖花开,望古人诚不我欺。
知时局趋势,研市场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