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家中有人未感染,有人感染了,有人在康复,还要不要防护?听听专家怎么说-天天观察

来源: 腾讯新闻 时间: 2022-12-25 12:20:40

大皖新闻讯 家庭内出现感染有什么注意事项?12月23日,在安徽省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丁萍说,如果感染不一致,还是要注意,虽然家庭内部传播不可避免,但是小剂量接触感染和大剂量接触感染,临床上还是有差别。因此,家人尽可能不在同房间休息、进餐、睡觉。需要接触时需要戴好防护口罩,接触后要做好手卫生。


【资料图】

门把手、开关等常用物品要每天消毒2-3次

同一个家庭中有的未感染,有的感染了,有的在康复,还要不要防护?“如果感染不一致,还是要注意,虽然家庭内部传播不可避免,但是小剂量接触感染和大剂量接触感染,临床上还是有差别。”丁萍建议,家人尽可能不在同房间休息、进餐、睡觉;需要接触时需要戴好防护口罩,接触后要做好手卫生。家中的通风很重要,至少要保持每天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家里的门把手、开关等常用的物品要每天消毒2-3次,如酒精擦拭消毒;生活用品尽可能分开使用,可用热水清洗或84消毒液消毒;衣服、毛巾等正常清洗、热水清洗或84消毒液消,阳台上露天晾干,享受日光照射;感染者和未感染者尽可能分开使用卫生间,如家里只有一个卫生间,尽可能选择错时使用,无法错时可以按先清洁、后污染,即未感染、康复、感染者顺序,强调感染者用厕后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消毒后半小时再用。

尽可能“晚感染、少感染、不感染”

当前,疫情政策由“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大家应该如何做好防护?丁萍表示,无论是面对新冠疫情的防控,还是其他传染病的防控,都是需要采取标准预防下的一组防护措施,一方面保证医疗机构内患者的安全,一方面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尽最大努力降低感染风险。

“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国家疫情政策强调工作重心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此次重大调整,我理解为现阶段要让所有人尽可能’晚感染、少感染、不感染’,而不是大家一起感染,或者感染了从此就可以不采取防护措施了,这就是国家倡导的’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内涵。”丁萍说,再过一段时间,就要迎来2023年元旦和春节,人员的跨地区流动会成为影响疫情走势的重要因素。加强健康科普,推动广大群众提高防护能力,形成了同心抗疫的浓厚氛围,才能筑牢疫情防控的社会防线。

丁萍强调,防控感染需要采取以下“一揽子”措施:疫情非常时期,减少人员聚集活动,能居家工作的尽量居家工作,降低人员密度;所有人加强自我症状检测。如有症状,自测抗原,如果阴性,可正常上岗;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宜居家隔离,减少传染源暴露;所有人员在公共场所应全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在工作场所一定要避免脱口罩集聚用餐、喝水,注意尽可能不要与他人同时同房间进食或喝水,如条件不具备,需注意选择自然通风良好的环境如窗口处、保持2米间距,特别注意控制和增加与他人面对面之间的距离;加强工作场所空气的清洁和消毒,尽可能保持自然通风,如天气寒冷不适合通风,可以在人员聚集时、聚集后或午间、晚间下班后开窗通风,最大限度降低空气中气溶胶浓度。因为气溶胶感染需要到达一定的浓度才能致病。保持手卫生清洁和消毒,加强环境物品表面,特别是高频接触部位的清洁和消毒,如手机、钥匙、门把手、电脑鼠标、桌面及座椅扶手、电梯按钮等,最好采用酒精擦拭,作用快还没有腐蚀功能,但酒精不能进行喷雾消毒。丁萍强调,所有防护措施要做到全员全环节同时实施,才能真正达到预防效果。

口罩连续佩戴时间不宜超过4-6小时

规范选用和佩戴口罩有什么要求?丁萍说,医用防护口罩具有过滤性能+抗湿性+密合性性能,在空气隔离使用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但佩戴过程有三个关键环节要做正确:首先,是要选对口罩!无论哪个渠道购买的防护口罩,其外包装一定要有GB19083这个标准编号;其次,是要戴好口罩!到人员聚集、相对密闭室内;外出与其他人将有近距离接触;轿厢电梯;公共厕所;医疗机构等高风险场所,戴口罩要注意按压鼻夹,保持有效密合性;连续佩戴时间不宜超过4-6小时;从污染的环境离开或与阳性人员接触后,需要立即更换,也就是说即使没有4-6小时也要更换。第三,是要脱好口罩,应在安全环境最后脱口罩,安全环境就是指自然通风良好的地方或远离阳性污染区的环境,同时,要特别要强调摘口罩前一定要认真进行手卫生消毒,才能进行摘污染口罩、换清洁口罩的操作;脱口罩时不要触碰口罩外表面,动作不要太用力,防止口罩外表面的气溶胶飞溅进入外面暴露的呼吸道。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编辑 陶娜

标签: 接触感染 自然通风 还要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