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至上】央视记者直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危急重症救治!-当前热议
编者按
12月25日央视《中国新闻》栏目记者实地走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记录急诊跟重症的治疗情况。
急诊收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
全力以赴收治病人,70%以上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
重症救治
2
提升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全员参与收治,多学科专家24小时在线
专家提示
3
老年人要监测测氧饱和度,及早发现预警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急诊门口,每天超过30辆救护车抵达,西直门院区急诊日接诊量超过500人次/天,通州院区急诊日接诊量超过200人次/天。包括急诊室大厅、诊室、复苏室等空间改造成急救区,没有氧气带的空间配备了氧气瓶,以增加更多的床位收治患者。
据急诊医护人员介绍,来急诊就诊的70%以上都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年人中很多为极危重症患者,氧饱和度50-60%,需要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因为大多数病人都面临着低氧,对氧的依赖性比较强,氧疗与呼吸支持是主要治疗措施。
如果说感染高峰只是前奏,那么重症高峰就是下一步的考验。
医院充分调配院内医疗资源,建立每日危急重症患者沟通协调例会制度,为急诊患者收治开辟绿色通道,统筹协调协助分流。内科病房、外科病房、重症监护都参与到收治重症患者工作中。医院多学科急危重症救治专家组,24小时会诊模式,为急危重症患者制定高质量救治方案。
重症监护病房收治急危重症患者,大多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性疾病,病情复杂,全身炎症反应可能更重。
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犹如多米诺骨牌,任何一个小小的缺氧打击,都有可能导致治疗失败。所以卧床休息、支持治疗、维持水电平衡、治疗基础疾病、肠内营养与血糖血脂监测、糖皮质激素用量和时间等等的细节都决定着治疗的成败。
包括氧合、心率等指标变化都作为器官功能评估的临床预警指标、病情恶化指标需要仔细斟酌。同时增强医疗队协同性,针对基础疾病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治疗原发病和累及特定器官的疾病,会最大程度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
在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为体重200多斤的患者翻身,进行俯卧位通气。进行俯卧位通气后的患者氧饱和度就从93% 94%涨到了100%。
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赵慧颖介绍——
氧疗与呼吸支持是主要治疗措施之一。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无创或有创正压通气的选择、规范氧流量、观察时间、氧合指标变化、有创通气撤机之后的呼吸管理等细节都逐一细化,根据病情发展尽量提前干预、积极干预。
专家提示
现阶段,大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可以考虑居家治疗。老年人是重症的高危人群,老年人在家里一旦出现了发热,或者新冠的感染,一定要加强监测。大量重症患者是由于病毒性肺炎造成,多发生在脆弱人群,比如65岁以上老人、肥胖、合并基础疾病、肿瘤、免疫缺陷等。
老年人相对年轻人对机体异常的反应可能不是那么明显,比如有些老年人已经体温升高了,但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发烧了。有的老人在严重低氧(甚至血氧饱和度低于70%)时仍没有明显的胸闷、呼吸困难。
因此确诊新冠居家治疗的老年人要每日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关注精神状态、食欲、大小便等。有心肺基础病的老年人可以同时监测指脉氧饱和度。
如果外周血氧饱和度低于95%要需要及时就医。就诊越早,救治的成功率也就越大
老人如果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持续或加重,包括精神状态明显不好,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了一些新的异常,比如出现呼吸困难等也需要及时就医
合并像慢阻肺、哮喘、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一旦感染之后,容易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当出现基础疾病加重的时候,也需要及时就诊
对于老年人来说,主要是及早发现这些预警情况,这个对老年人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就诊越早,救治的成功率也就越大。
没有一个寒冬不能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人民人”全力以赴 共克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