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心理学:真正优秀的人,往往“不喜欢合群”-视讯

来源: 腾讯新闻 时间: 2023-01-01 15:17:25

叔本华说:“社交聚会要求人做出牺牲,而一个人越具备独特的个性,那他就越难做出这样的牺牲。”

看到这样一段话:

“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对自己的标准也会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


(相关资料图)

一个人之所以平庸,往往是因为他“盲目合群”,过度追求融入某个圈子。

正因为他们追求合群,所以才忽略了自我,最终丢掉了自己本来的样子。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羊群效应”。

羊群是没有目标的,倘若没有领头羊的存在,羊群就会变得散乱一团;而有领头羊的存在,即使前面是悬崖峭壁,后面的羊也会跟着跳下去。

领头羊带领的羊群,就是一个个“盲目合群”的人。

失去自己的个性,没有主见,只会跟风随大流。

其实,那些真正优秀的人,往往做不到合群。

-01

不合群的人,更能坚持自己的观念

你知道什么样的人,最容易被群体称之为“异类”吗?

特立独行,坚持己见。

并不是说这类人固执,走极端,而是这个人认定的正确的事情,就不会改变。

不会因为他人的三言两语,就轻易动摇自己的观念,也不畏惧成为“异类”。

而那些追求合群的人,就会跟风随大流,失去自己的个性和主见。

他们没有自己的看法,人云亦云。

人多的一方说什么,他们就跟着说什么;别人做什么,他们跟着做什么。

对于这类人来说,他们考虑的是:

“只要跟着大家一起做,即使出错了,也没有人会把错误都怪在我身上。”

为了避免出错,他们宁可丢掉自我。

对于优秀的人来说,他们无法容忍这种失去个性的行为。

不合群的人,不会因为别人的看法,非议或孤立,就随便动摇自己的观点。

研究表明:

智商越高的人,越不合群。

这里的不合群,不仅仅是主动不合群,而是被动不合群。

首先,他们与周围的人没有“共同话题”。

他了解和关注的话题,别人不关注,也无法理解。

就像你跟一个理科大神聊天,他出口就是专业知识,你一脸懵逼,如同听天书。

而他跟你交流时,对于你的一些常识也无法理解。

这种“认知上的差异”,也就造成了合群与不合群之间的割裂。

其次,“向下兼容”很累。

一个人可以偶尔向下兼容,但如果总是向下兼容,会消耗他很多精力,让他感到焦虑。

最后,他们内心坚定,有明确的目标和果断的行动力。

不犹豫,不拖延,坚定自己的目标并且努力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

-02

不合群的人,往往“早慧”

如果你仔细观察身边那些优秀的人,你会发现一个问题:

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不合群的态度,并且他们早熟,理智,聪慧。

就像学生时代:

那些班级里成绩很好的学生,总有一两个看上去“孤零零”,跟周围的人混不到一起去。

当别人在聊偶像,聊八卦,聊影视剧,聊网络小说时,那个不合群的好学生在一遍遍刷题,学习知识。

最后,他考上了很好的大学,而那些“努力合群”的人,去了一些不那么好的学校。

从那之后,人生的差距进一步拉开。

不合群的人,往往意识到一件事:

“有些合群,是无意义的;为了合群而丢掉自己,浪费时间,对自己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合群适合什么样的人?

适合那些懒得思考,希望通过很少的步骤获得短暂快乐的人。

酒肉朋友,吃饭喝酒,聊天侃大山,这些都是短暂的快乐。

但快乐之后呢?还是要处理那些棘手的,没有完成的难题。

-03

不合群的人,边界感更强,自我意识更强

其实,多数喜欢扎堆合群的人,都害怕被周围的人孤立。

他们害怕:

“如果自己不合群,会被周围的人说三道四,会让自己没面子;所以为了面子,为了自尊,为了别人不孤立自己,他们宁可浪费时间也要努力合群。”

比如:

无意义的同学聚会,无聊的家庭聚餐,无聊的社交,尽管他们内心是抗拒的,可还是硬着头皮去参加。

为什么?

因为担心自己的格格不入,自己的抗拒,会成为别人瞧不起自己,攻击自己的理由。

而对于优秀的人来说,他们有着明确的边界感。

将自我与外界明确隔开,意识到自己与别人是不同的。

即使要融入社交,他们也秉持着“君子和而不同”的态度。

他们能够社交,但会进行有效社交,不会浪费时间去经营无意义的社交。

心理学家李玫瑾说:

“一个人在成熟的过程中,越是自信他就越能独处。越不自信的人,他才需要对方不能离开他,只有别人在他身边才能证明他的存在。”

你会发现,当你理解越多,认知越深刻,能够理解你的人也就越少。

正因为看透了太多,所以才不愿意与他人建立太深的情感纠葛;

正因为认清了许多,所以他们才避免无意义的合群。

今日话题:

你热爱独处还是喜欢热闹?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

标签: 向下兼容 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