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的3种吸收方式,医生教您看CT-世界焦点
一位28岁的女士,拿着一张CT报告单,眼泪汪汪地趴在登记窗口问医生:
“医生,我是新冠肺炎吗?我会不会死?”
(相关资料图)
最近肺炎病人有点多,这位女士的顾虑可以理解。
我看了她的名字,从工作站上打开她的CT图片:
双肺有寥寥几处小病灶,有的已经发生实变(从半透明的磨玻璃影,变为白色不透明的实性密度),边缘也呈平直、内缩改变,提示进入吸收好转期了。
再问她病史,已经感染10多天了,开始的时候有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这几天已经不发烧了,嗓子也不痛了,只是咳嗽还比较厉害,害怕自己有肺炎就过来做了个CT。
虽然她双肺真的有几处炎症,但是不怕!因为已经进入吸收好转期了!
我们看下图,是北京地坛医院谢汝明教授的总结,非常简单实用:
图片来自谢汝明教授网课截图,致谢!
推测她一开始发生肺炎的时候,是半透明的磨玻璃密度影,之后密度逐渐增高,形成这种实变或亚实变影,并且边缘开始吸收缩小,所以边缘变得平直、内缩。
这是新冠肺炎常见的一种吸收方式。
“女士,您没有生命危险,而且肺炎都快吸收了。”
回家吃好喝好,该干嘛干嘛去吧。
她明显松了一口气,又有点将信将疑,慢吞吞离开了。
新冠肺炎的3种吸收方式
数据显示,新冠阳了以后发生肺炎的病例,约为8%。
看着似乎不高,但我们有14亿人口,基数太大,而新冠病毒又是人群普遍易感,必须重视!
新冠肺炎多数预后良好,今天给大家介绍3种常见的好转方式:
第一种,磨玻璃影不再进展,原地吸收消散
新冠肺炎早期多表现为磨玻璃影和细网格影,雾蒙蒙的,像在肺里面飘起一团白雾。
我们举例解释:
这位男士51岁,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属于有基础疾病的群体。
他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发热、咳嗽、咽痛10天,憋气两天,CT发现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外围分布为主,符合新冠肺炎的表现。
但是他恢复特别快,经过简单的对症治疗,5天后复查CT磨玻璃影明显吸收了,没有进一步发展,病毒刚想暴动就被免疫系统镇压了:
第二行3张图是5天后的复查CT,与第一行是相同层面
在所有的新冠肺炎里面,这一种无疑是最好的类型,病来如起雾、病去如日出。
第二种,磨玻璃影密度增高,实变或亚实变,逐步吸收消散
这种类型也不少见,就是文章开头我们提到的那位28岁女士,出现症状10多天,已经在逐渐好转中,过来做CT的时候已经进入吸收好转期了,就是从磨玻璃影转为实变、亚实变的表现,说明病毒被身体免疫系统压制住了,没有整出幺蛾子。
第三种,弥漫性磨玻璃影,密度不均匀增加,机化修复改变
有些病人比较重,初期就是较广泛的磨玻璃影,可以互相融合增大,病变区内的血管影可以增粗,比如下面这位病人:
中年女性,新冠感染后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症状9天,第一次CT检查发现双肺多发磨玻璃影,雾蒙蒙的,里面可见树枝状的血管穿行。
这位病人比前面两位要重一些,甚至少部分病人会在短时间内快速进展。
她还好,住院后对症治疗5天,症状减轻,体温恢复正常,咽痛缓解,仍然有明显咳嗽症状,复查CT双肺炎症进入吸收好转期:
对比第一次的CT,病灶密度增加了(内部血管看不到了),出现机化、纤维化样表现,边缘变得清晰、平直、部分内缩,并可见索条状影。
这些病灶通常会在1月至数月内吸收,部分可延长至1年吸收,少数会残留一些纤维灶,甚至有不可逆的纤维化。
这里补充一点,新冠肺炎进展期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有时初始部位的病灶开始吸收好转,但其他部位病灶可以增多,或出现新发病灶,有反复和多变的特点。
写在最后
按照第十版指南,新冠感染临床分型包括: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
轻型没有肺部炎症,重型和危重型比较复杂需要整体考虑,不能只看影像,所以本篇内容主要是讲的是中型,也是比较常见的类型,希望能帮到一部分有需要的朋友,舒缓焦虑。
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欢迎关注和探讨!
#健康真知计划##好医生为健康护航##守护健康呼吸#
本文参考文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方案(试行第十版);
新冠肺炎CT影像表现,李美娇,北医三院放射科;
新冠病毒肺炎影像基本特点及动态演变,谢汝明,北京地坛医院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