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我国第一波疫情超半数人口感染,为什么没有“养出”新的变异体?-环球热门

来源: 腾讯新闻 时间: 2023-01-31 22:15:17

第一波流行结束,未发现新的变异毒株

2023年1月25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通报。


(相关资料图)

数据显示,放开后我国第一波流行已经在2022年12月下旬过峰,到2023年1月下旬,核酸检测阳性数和阳性率都已经下降到很低的水平,第一波流行基本结束。

通报的第四部分,“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特别引人关注:监测结果表明,此轮疫情流行株为BA.5.2和BF.7,未发现新的变异株。

具体来说,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1月23日,全国共报送18906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存在69个进化分支,

主要流行株为BA.5.2(70.8%)和BF.7(23.4%),BA.2.76等13个进化分支构成比在0.1%-1.3%之间,54种进化分支的构成比小于0.1%(共占1.1%)。

其中,已经在国外流行的重点关注变异株共检出11例,其中XBB.1毒株1例,BQ.1.1.17毒株1例,BQ.1.1毒株4例,BQ.1.2毒株3例,以及BQ.1.8毒株2例。

这表明,前期在欧美地区占据主导地位的奥密克戎BA.5分支BQ.1.1和BQ.1在国内已经开始传播,而更引人注目的XBB似乎不存在明显的本土传播。

具体到不同流行变异体的地区分布,仍以BA.5.2为主,BF.7仅在北京和天津占据优势地位。

据认为,保守估计也有过半人口,即数亿人感染了新冠病毒。

大流行3年以来,包括印度、美国、巴西、南非和英国等完成较大量新冠病毒测序工作的人口大国都报告了新的令人担忧或关注的新的变异毒株,特别是2021年下半年发生在印度的δ毒株,和2022年下半年发生在南部非洲的奥密克戎毒株,都给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我国数亿人口的超级感染浪潮,为什么没有“养出”新的变异毒株呢?

真的像有些人宣称的那样,是“天佑中华”?

病毒进化的压力

生物进化的本质是遗传物质的变异。这样,越是简单的生物越容易发生变异。

这就决定了RNA病毒这类“半生物”具有最强的变异能力,可以说,每一次的复制都可能出现新的变异。

如此巨大数量的变异,只有极少数才有机会感染新的宿主,得以传播;其中,只有极个别具有更强传播力的能在大量宿主间传播,发展成大家族,甚至一统某个地区甚至全世界的优势毒株。

那么,哪些毒株能得以传播,甚至成为优势毒株呢?

那就是通过变异获得更强传播能力的毒株。

也就是说,病毒跟其他生物一样,进化的压力来自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压力驱动生物的进化。

对于病毒来说,最大的环境压力来自被感染宿主免疫系统产生的免疫力。

一种生物一旦被病毒感染,其免疫系统就会产生出特别高效的特异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包括预防感染、预防发生重症,以及预防更强传染性等三个方面。

尤其是,预防感染的免疫力对病毒带来的压力最大。

因为,我们知道,病毒必须进入特定生物的特定细胞才能利用细胞的装备进行自我复制,传宗接代。

一旦被感染的宿主全部产生了完全预防感染的免疫力,病毒就是失去易感者,从而走到穷途末路,被灭绝。就如同天花病毒被人口普遍性疫苗接种建立的100%预防感染的免疫屏障所灭绝一样。

这样,在一个普遍易感的宿主群体中,病毒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易感者,得以传宗接代,没有一丁点的进化压力,病毒自然不容易发生新的变异。

相反,一旦群体普遍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病毒感染新的宿主就变得不那么容易,病毒也就面临了环境给予的生存压力。

这样,只有那些“找到”免疫力薄弱环节,并成功突破了免疫屏障的并以病毒才能将免疫者变成新的易感者,从而得以传播,甚至变成优势毒株。

第一波中,我国人口普遍易感

大流行三年,我国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接触过新冠病毒,没有通过自然感染产生预防感染的免疫力。

我早在2020年就预测过,新冠疫苗预防感染的免疫效力不会超过流感疫苗。尽管临床试验给出了非常高地预防感染的保护效力,而事实证明,不管是什么技术线路的新冠疫苗,预防感染的免疫效力都极其低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一点,南非的最新研究,南非研究:反复感染为预防奥密克戎感染提供了最强保护给出了进一步的证据。

这样,放开后,卸下了几乎所有保护铠甲的我国几乎所有的民众在新冠病毒面前几乎全部处在全裸裸奔的状态,对新冠感染毫无抵御能力。

这就是放开后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国几乎所有人都被病毒过了一遍的原因。

也就是说,放开后第一波流行中,新冠病毒在我国可以毫无压力地自由传播,催生出新的变异的机会自然极低。

这才是我国第一波流行没有养出新的值得关注的变异体的原因。

在接下来不断循环往复的波次中,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具有越来越强的预防感染的免疫力。这也就意味着病毒在我国的传播压力,或者生存压力会越来越大,期间也就有越大的机会“养出”具有更强传播力的新的变异体。

用更简单的一句话说就是,病毒“传不动了”才更容易发生突变。

当然了,这种可能性也是随机的。只不过在感染基数巨大的我国,这种可能性会高一些而已。

标签: 病毒感染 环境压力 免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