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心理学家聊胡某宇事件:这代青少年真的更脆弱吗?-全球热门
胡某宇事件结果尘埃落定,这一全网关注的“失踪案”最后确定为自杀。很多人心有余悸,不禁思考是什么样的内心挣扎让如此年轻的孩子“想不开”?
青少年心理处于异常状态是否有预兆?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拉他一把?
这次事件或许是一个认识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窗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期《鹅滴医生》与腾讯新闻教育邀请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犯罪心理学博士生导师马皑老师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姚贵忠老师,聊一聊这一代年轻人的“心理之殇”。
【问题一】青春期更容易产生极端想法吗?相较于成年人来说,青少年的自杀率会更高吗?
姚贵忠:关于青少年与成年人自杀比例高低的问题,目前并没有比较权威的数据。根据临床诊断经验,青少年抑郁自杀的比例这些年正在逐渐提高,主要体现在自杀观念的萌生、自杀行为的尝试。
马皑:在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死亡原因中自杀高居前列,排在青少年致死原因数一数二的位置,已经不再是个案,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问题二】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情绪有哪些特征?从产生自杀想法到付诸实际行动,会经历哪些心理阶段?
姚贵忠:青少年心理典型特征是寻求自主独立,他还不是大人但想成为大人。容易与家庭、学校或社会产生矛盾心理。这些心理特征家长老师一定要注意。
自杀在临床上大致分为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由于挫折,产生自杀观念。当自杀观念越来越频繁强烈,就进入了第二个等级——自杀企图,就是个人已经决定,准备计划实施。第三个阶段就是实施自杀行为。
想要干预自杀,我们要密切注意前两个阶段,预防或制止,避免实施行为。
马皑: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从自杀的意念到决策都是因人而异的,与个人性格有直接关系。
【问题三】是不是乖巧内向的孩子,更容易产生抑郁状态,进而导致自杀?性格与自杀率有关吗?
马皑: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从自杀的意念到决策与个人性格都有很大关系。但是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所处环境适合怎样的性格。
姚贵忠:我个人同意内向性格更容易进入抑郁状态。内向的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对于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压抑。长期的压抑状态会导致抑郁,甚至发展到自杀。
但是,外向性格则呈现另一种特点。外向的人善于交际和表达情绪,情感宣泄会多一些,但是更容易冲动,情绪易变,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冲动性自杀。
性格特点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不过在自杀上呈现不同的特点与形式。
图源:视觉中国
【问题四】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质疑,在心理学上是一种疾病的征兆吗?
姚贵忠:现在我们对孩子的评判标准太单一了,在生命教育这块出现了重大问题。生命教育就是帮助青少年能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意义,而非用分数来衡量自己。现在的社会问题就在于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人,磨灭了孩子的个性。如果要让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就必须让他有机会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是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程度根源性的事。
【问题五】青少年在产生心理危机后,会出现求救行为吗?在言语或情绪上有何明显特征?
姚贵忠:在自杀观念这一阶段,有些孩子就会表现出社交封闭、易怒易哭、情绪爆发的特征。如果孩子在网络上关注自杀的话题,甚至参与讨论或留言也是一个危险信号。在自杀企图这一阶段,需要关注孩子的反常举动,比如囤药行为或者孩子常去顶楼等等。
马皑:求救首先有一个自我求救,比如持续的睡眠不好。第二就是社交回避,不愿再面对生活。在日常琐事中都会有苗头,就需要及时发现与制止。
自杀的情绪及行为异常信号(来源:《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征兆与介入策略》)
自杀的言语异常信号(来源:《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征兆与介入策略》)
【问题六】寄宿学校的学生如果出现抑郁状态,家长如何做能让他们“想开点”?
姚贵忠:学校最好允许寄宿学生在特定时间段来与家长联系,感受家长的关心。
马皑:家长首先需要了解孩子的性格适合怎样的环境,来决定寄宿学校、出国留学等选择是否合适。其次,现在交流方式很多,可以通过远程交流多多关心来拉近心理距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一直都在”。三是不要给孩子增加压力,多沟通欢快的事、孩子说起来有成就感的事,必要时可以请教孩子问题,让他觉得自己被需要,少些负面情绪的交流。
【问题七】学校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次同龄人自杀事件?如何疏导他们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马皑:公开谈论、引导孩子说出真实想法,远比回避要好。不要让孩子们自己琢磨,要在集体中表达出来,对于冲到冲击的孩子,也能得到心理的治愈。
姚贵忠:首先,学校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对自杀同学亲密关系的朋友单独谈心。其次可以分组,来哀悼或者沟通,由班主任作为引导来疏通,将这次负面事件转化为有利于孩子发展的一面,从挫折中汲取力量。第三,国家应该更加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通过一些专门的心理机构进行辅导疏通。
资料来源:
[1]库少雄.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征兆与介入策略[J].社会科学研究,2001(06):108-111.
撰稿:王子睿
编辑:李晓冬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新闻《鹅滴医生》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