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能按抗体多少来判断感染史,以及决定何时接种新冠疫苗吗?

来源: 腾讯新闻 时间: 2023-02-08 09:08:05

点击蓝字关注,多点在看防失联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与单位


(资料图)

前几天发了解释新冠抗体检测的文章(

抗体检测

)后很多留言问测出来抗体XX,能不能说明有感染史,或者能不能按抗体滴度来决定什么时候接种下一针疫苗。其实我在文章里说了,对于个人来说,测出来的抗体只能定性,而这些问题都是想用测出来的抗体数字做定量判断,这是不行的。

我们要注意,个体的抗体水平差异可以非常大。来看个例子[1]:

这是一个疫情早期新冠感染者的S蛋白IgG抗体跟踪研究。横坐标是出现症状后的天数。可以看到同样是出现症状后30天,有的人血清S蛋白IgG浓度在10000个单位以上,有的还不到100单位。那么大的差别,能简单说测出来抗体多少个单位就是感染吗?

显然不能!现在绝大部分人还接种过疫苗,也要考虑疫苗接种后抗体数值也会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比如这个灭活疫苗两针后不同时间测S蛋白IgG抗体[2]:

有的人大半年后S蛋白IgG抗体还在1000 BAU/ml以上。我们可以假设你现在去测S蛋白IgG,测出来说200个单位,单独看这个数据能说明什么?既有可能是你之前打过疫苗,也有可能是感染过了。实际上,我们只能凭借存在S蛋白抗体的存在,说你身上发生过针对新冠S蛋白的免疫反应,这种反应可能来自疫苗接种,也可能来自自然感染。这就是我们说的,对于个体,抗体检测结果只能用于定性分析

中和抗体也是一样,看国外一些志愿者接种了Moderna二价疫苗(原始疫苗+BA.1疫苗)后第15天与90天对几个不同变异株的中和抗体滴度[3]:

每个点代表了一位志愿者在某时间点对某个亚株,测出来的血清中和抗体滴度,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了同一个个体。类似之前的S蛋白结合抗体(总抗体),中和抗体也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

如果看群体水平,我们可以说打完疫苗90天时抗体滴度比15天时低,也可以说相对原始病毒(图中G614G),BA.1的中和抗体滴度更低,而BA.4/5与BF.7这些后来出现的奥密克戎亚株,中和抗体滴度又比BA.1更低。

可一旦具体到个体,有些人90天时的滴度比别人15天还高,也有些人从15天到90天没什么下降。不同变异株的中和抗体滴度也存在这类个体差异,有的人针对奥密克戎亚株的滴度比一些人针对原始株的还高。

这种情况下,个人测出一个中和抗体滴度能说明什么?能用来推测感染时间,上一次接种疫苗的时间吗?不能。能说明保护程度一定如何吗?也不能,因为现在没有一个中和抗体滴度水平说是到了这个程度,就绝对不会感染

一样的道理,有些人说我去测一下抗体,高就不用打疫苗,低就去打。这是不可行的。什么样算高,什么样算低,有绝对的标准吗?没有。为什么说感染后间隔三个月或更久可以接种增强针?这是因为从统计看,三个月内二次感染风险比较小。同时感染后三个月内免疫反应也在高峰,间隔时间太短接种,激发的免疫反应会比较弱,相当于白打。

可是这里的免疫反应在高峰不是针对一个具体的抗体数值。两个人同样感染,假设感染后一个月抗体是峰值,可能一个人此时中和抗体滴度一万,另一个人一千,三个月后前一个人降到2000,后一个人降到200。是不是说只有后一个人应该接种,前一个人打了没用?不是。因为前一个人此时抗体虽然比后一个人的最高峰还高,但他已经从自己的免疫高峰时期降下来了,接种后一样会有良好的免疫刺激,一样会再度提升抗体。而对于前一个人,滴度一千的时候和另一个人比已经算低了,但这时打了疫苗有用吗?不会有用,因为此时他的免疫反应在高峰,还是要等三个月,免疫反应降下来才行。

所以,抗体检测对个体来说只能用于定性,不必想着这个数字是10代表什么,100又代表什么。之前国内抗体检测的新闻报道里有个专家说家里80岁以上的老人建议测抗体,知道一下数字。这种就是胡说八道,不管40岁还是80岁,还是120岁,个体测出来的抗体数字能用来干嘛?都没有具体指导意义。

唯一对个体有意义的,大概是免疫抑制人群,如果抗体没转阳,可以考虑再打一针。注意这也只是看是否转阳,具体抗体数值没有特别的意义。下一针也是要间隔一个月以上,不是看抗体低立刻打。而且免疫抑制人群不测抗体,直接隔一个月多打一针也没问题,国外2021年开始就这么做了。

我们现在需要新冠抗体检测,不是对个人做什么科学建议,而是在群体上了解大家的免疫基础。在个体上我们不能按抗体多少判断免疫水平,但在群体上,如果有不同时间点的数据,例如看到3个月前抗体阳性率是50%,现在是90%,那就能说现在有免疫防护的比例提高了,再度暴发疫情的风险下降了,即便暴发,严重程度也可能更低。

又比如,如果抽样检测下来三针灭活疫苗发生突破性感染对XBB这类新变异株的中和抗体滴度平均水平在10,香港那边打了二价mRNA疫苗测下来平均是200,那么XBB在大陆这里的威胁就要比香港那里高。或者说以后面对同样的新出现的变异株,大陆这里也有更高的第二波疫情风险。当然,这只是假设。说不定北京那里血清学研究做完,人均中和抗体一亿,吊打全球。

可是无论如何,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设计相对完善也有延续性的血清学调查计划,然后按照科学的研究计划来抽样,测抗体,做分析。像一些地方说个人有需要的可以来测抗体,什么叫“个人有需要”?医学机构、专家们不能假设普通老百姓都有良好的医学、科学知识,也就是health literacy,能够做这种专业判断。在很多老百姓刚经历过新冠感染,心有余悸或对二次感染有不小的恐惧时,搞这种似是而非的说辞,难道不是暗示性营销?

别人怎么看我不知道,至少我个人认为利用大部分民众不是特定专业领域,相关认知有限,搞这种变相“创收”,是不道德的。当然,也有可能有些医学机构、专家们本身专业水平不足,才搞出这种乌龙。若是如此,也是另一种悲哀了。

如果觉得此文还算靠谱,那么订阅一下这个公众号,转发分享

也可以在微博(@生物狗Y博)上找到我

参考资料

1.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f4063

2.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2)00427-3/fulltext

3.https://www.fda.gov/media/164809/download

标签: 中和抗体 免疫反应 个体差异